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和社会的继续发展对于生态资源的依赖逐渐加大,生态资源对于经济发展的约束也越来越强,生态问题逐渐凸显。流域生态环境是生态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流域生态环境不仅关系到该流域的工农业发展,而且与居民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流域环境存在着一定的外部性问题,这表现在流域环境“生态消费区”与“生态受损区”以及“生态保护区”与“生态受益区”在空间分配上存在明显的不一致,这使得产生流域环境正负外部性的区域不一定是该外部性的影响区域,可能导致市场失灵问题。其次环境资源的公共属性也容易导致“公地的悲剧”现象。由于流域环境资源的特殊性,它不能通过市场交换得到应有的补偿,流域环境资源在使用上存在市场失灵现象,为了保护流域环境资源,流域环境生态补偿基金的存在必不可少。经济学相关研究表明,生态补偿制度的建立能够有效促进流域的生态建设,实现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促进流域的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地发展,而生态补偿制度的关键问题是补偿标准的量化。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逐渐加强了生态文明建设,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的实践也适应时代的需要而逐渐展开,纵观我国的流域生态补偿实践,主要是集中在我国的东部地区部分小型流域的研究上;而且其研究内容很多是偏向于定性分析流域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内涵和模式等方面,这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是缺乏对我国中西部河流流域生态补偿问题的研究,其次对于流域生态补偿的量化分析也略显不足。因此本文通过构建相关的数理模型对赣江流域的生态补偿标准进行定量分析,结合现有的生态补偿理论与实践经验,以赣江流域南昌段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调查法,对赣江流域的生态环境资源的市场价值进行实证分析,利用极大似然估计法进行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测算了赣江流域南昌段居民的生态环境支付意愿,通过建立生态补偿测算方法,分析影响环境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因素。根据实证结果,南昌市居民的生态补偿支付意愿受年龄、家庭年收入、教育程度、赣江流域水环境质量的重要程度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其中文化教育水平以及家庭年收入水平的相关性很大,文化教育程度越高,支付意愿越高,收入水平越高,支付水平也越高,以及计算出赣江流域南昌段居民的生态支付意愿的结论:非参数估计的支付意愿为196.61元(人/年),参数估计的支付意愿为154.93元(人/年)。最后本文根据现有的流域生态补偿的实践经验,结合实证结果,对于流域生态补偿提出如下建议:需要进一步加大赣江流域生态补偿宣传力度、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明确政策依据,加大宣传力度,建立生态补偿工程评价和监督体系,同时探索拓宽补偿资金来源、拓展补偿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