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建国以来我国大学体育课程存在的观念滞后、偏重强调体能和运动技能,大学体育教学内容体系基本上沿袭苏联的大学体育教学内容。存在着课程内容无层次、无特色;与社会体育断层;脱离学生的实际需求;忽视学生独立锻炼能力和锻炼习惯的培养等问题。“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从适应国际人才竞争的需要,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建构符合我国大学教育特点、与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相互衔接、与终身体育相互联系、有弹性的、可选择的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体系,是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重要理论与实际问题。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进行。 三.结论 1.通过对建国以来,我国大学体育课程内容的演变与分析,指出建国初期主要是以苏联竞技运动项目为体育教学内容,并一直延续至90年代初。90年代以来,随着大学体育指导思想向“健康第一”转化,大学体育内容更注重着眼于学生个体发展和终身体育的课程内容,使广大大学生在校期间能接受多方位体育教育,如体质教育、健康教育、娱乐教育、竞技教育和生活教育等,从而达到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培养学生体育习惯和终身体育的大学体育课程目标。 2.通过对1992年以来大学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的研究和分析,指出我国大学体育课程内容选择存在的问题是——教学内容是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简单重复,无层次、无特色,与社会体育断层;教学内容的竞技化;教学内容达标化,脱离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忽视学生独立锻炼能力和锻炼习惯的培养;教学内容重实践轻理论。并且指出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学科中心主义思想;体质教育思想;竞技运动的教学观念。 3.采用特尔斐法,就大学体育课程的名称、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学习领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域,以及达到领域目标的内容标准,对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公共体育部主任和公共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根据调查结果;依据建构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体系的理论基础—体育人文观、学生发展为本的体育课程观、“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实践基础—我国社会生产与生活的需要、我国大学生身、心理发展的现状与需要;依据建构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体系的指导思想原则—科学性与可行性、思想性与兴趣性、民族性与国际性、选择性与实效性、健身性与文化性。根据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和领域目标,按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三个层次,构建了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