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河南金岗台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资源进行了多次考察,基本调查清楚了该区两栖动物物种多样性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初步的行为生态学研究,希望能为该区的两栖动物物种资源保护、开展两栖动物繁育和人工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运用样带法、编目法和访问等调查方法对该区两栖动物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并以多样性比值和G-F指数评价其多样性。结果显示:金岗台自然保护区有两栖动物24种,隶属于2目、8科、17属。在进行比较的具有代表性的国内7个自然保护区中,金岗台自然保护区的多样性比值最高,达80.75,G指数、G-F指数也相对较高。区系成分以东洋界为主,兼有古北界物种和广布种。
对阔褶水蛙繁殖行为的观察表明,其繁殖期在3-6月,繁殖高峰4-5月,参加繁殖的雌雄性比约为1:8。产卵方式为移动式间歇性产卵。雄性用前肢挤压雌性腹部协助排卵,并以跗跖部将卵团搅散,使卵充分受精。产卵过程持续30分钟左右,多为一次性排卵。繁殖竞争不激烈,错误抱对现象普遍。
对大树蛙繁殖行为的观察显示,其繁殖期为4月24日到5月14日,雌雄性比约为1:2。生殖竞争激烈,产卵前雄蛙通过呜叫竞争吸引雌性,并以抱对竞争抢夺雌蛙。抱对蛙有探测和选择合适产卵场的行为。产卵时雌蛙在雄蛙的协助下排出卵及输卵管分泌物,同时雄蛙排精并以后肢刮净泄殖孔,雌蛙以后肢搅拌分泌物形成卵泡。每年一次性产卵,显露在空气中的卵泡使大树蛙对产卵场所、产卵时间的选择对湿度的要求更大。
对金岗台7种无尾两栖类的9个鸣叫参数进行了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呜叫具有明显的种间差别和科级差别。鸣叫特征可能与生态类群、声囊类型有关,同为蛙科的四种蛙中,静水型的黑斑侧褶蛙、阔褶水蛙同流水型的叶氏隆肛蛙的欧氏距离要小于同主要在陆地上生活的陆栖-静水型的泽陆蛙的距离。
鉴于金岗台自然保护区狭小的面积、难以承载的物种多样性和急剧下降的种群数量,作者认为加强保护迫在眉睫。作者建议提升保护区的保护级别,扩大保护面积,进行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开展经济动物养殖,提高保护区及周边居民的生活水平,以降低对保护区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和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