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基体弥散纳米Ge光致发光材料的制备、结构与性能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b2n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纳米Ge镶嵌绝缘介质基体由于在光电子及量子器件等领域表现出优异的光学特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然而,到目前为止,对于Ge纳米粒子镶嵌的绝缘介质基体研究主要集中在非晶SiO2基体,而在陶瓷基体中制备Ge纳米粒子的研究未见报道。事实上,陶瓷材料具有优异机械性能以及耐高温、抗氧化、耐磨损等优良特性,可以为弥散在其中的Ge纳米粒子提供稳定的环境和保障,有望拓展该类材料的应用前景。本文以硝酸铝、正硅酸乙酯(TEOS)和3-三氯锗丙酸为原料采用湿化学法结合热处理制备了A14+2xGe2-2xO10-x(0.25≤x≤0.40)陶瓷粉体和Al12(Si4-xGex)O26(0<x≤1)固溶体陶瓷粉体,并利用TG-DSC、FT-IR、XRD等研究了其形成过程。采用还原技术对制备的Al6Ge2O13、Al12Si3.75Ge0.25O26粉体进行还原,还原产物在室温下观察到可见光区的光致发光现象。研究表明:发光强度依赖于还原工艺,Al-Ge-O体系和Al-Si-Ge-O体系中最佳还原工艺分别为550℃和500℃,时间均为3h;发光峰位并不随着体系或还原工艺的不同而发生明显变化,几乎都在564,611,681,730和774nm。未还原的Al6Ge2O13、Al12Si3.75Ge0.25O26粉体在相同条件下几乎均不发光。在两个体系发光最强的样品中,Ge粒子均以结晶程度较差的纳米团簇形式存在,平均尺寸分别为1.98nm和1.95nm。对上述两个体系中一次还原发光最强的样品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二次还原,利用PL、Raman、HRTEM等测试手段对二次还原样品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相比于一次还原发光最强的样品,二次还原得到的样品发光强度显著增加,并在400℃还原时达到极大值。此时在Al-Ge-O体系和Al-Si-Ge-O体系中,Ge纳米粒子平均尺寸略有增大,分别为2.45nm和2.22nm。发光机理研究表明,发光是受量子限域效应、介电限域效应、声子限域效应、Ge粒子的形态等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主要的发光过程为电子(或空穴)弛豫到表面态上,然后与体内的空穴(或电子)复合,发射光子。而平均尺寸约为2nm的Ge粒子正是发光的起源。
其他文献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180°。这是教科书里给出的答案,也是几何学出现以来的这两千多年里,人们头脑中唯一正确的答案。但俄国一位年轻的数学家首先打开了人们封闭的思想,带来了几何学上划时代的发展。之后,有关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有无数个了,也就是说,三角形内角和可以是一定范围内的任意度数!180°的情况只是一个很特殊的情况。  让我们一起走入怪异的几何世界,感受这场几何学世界里的风暴吧。  俄国数学家的大胆
本文首先通过溶胶-凝胶过程,采用静电纺丝技术,以聚乙烯醇(PVA,Mn=80000)和钼酸铵为前驱物,制备了PVA/钼酸铵纳米纤维,通过控温缓慢氧化分解,在适当条件下制备了三氧化钼纳米纤维,直
多金属氧酸盐又称金属氧簇化合物,具有种类繁多和结构多样性的特点,由于它们在催化,材料科学,医学等方面的广泛应用而被广泛研究。使用多酸阴离子作为建筑块通过共价组装可以形成具有一维链状,二维层状,三维网状结构的具有功能特性的固体材料。尤其是向多酸骨架中引入稀土元素能够产生具有光,电,磁等特性的新型材料。因此,合成稀土杂多酸化合物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这个领域里合成具有扩展结构的多聚材料是近年来的
铁电磁材料是一种因为结构参数的有序而导致铁电性和磁性同时存在和具有磁电耦合性质的材料。这种磁和电的相互控制在磁存储介质、解决感性器件和容性器件的相互干扰问题以及自旋电子器件等诸多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前景。作为一种典型的单相铁电磁材料,纯相的铋铁氧(BiFeO_3,简写为BFO)具有钙钛矿结构,是少数在室温下同时具有铁电性和磁性的材料之一,室温下呈反铁磁有序(尼尔温度为380℃)和铁电有序(居里温
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将内在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很好的保持,促进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要将自主探究学习作为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重要的
电流变液(Electrorheological Fluids,简称ERF)是一种由高介电常数和低电导率的固体颗粒分散于某些绝缘液体中形成的悬浮体系。在足够大的外加电场作用下,这类悬浮液的表观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