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0后”以其张扬、浮躁、反叛的群体特征被社会主流人群片面、主观地定义为“垮掉的一代”、“失落的一代”。“80后”艺术家的出现也是饱受争议和诟病的。他们的艺术创作脱离经典美学的约束,表现出对宏大叙事的反叛和嘲讽。他们的作品更加关注个人经验世界体验的真实性而不在乎其作品在公共文化深度方面的意义。他们因为生活空间相对安逸和充满消费文化特征而变得脱离主流价值。作为被社会强行概念化的总体时代指称的“80后”艺术家更像是一种文化标签而被市场和社会推上前台。他们的作品符号图式和创作理念一开始就和传统的美学特征相去甚远。本文前半部分重点分析“80后”艺术家在图、图式符号化的早期特点和形成原因在于改革开放所推动的大众文化在中国的兴起。而本文的后半段重点在于分析这些曾经的被描述的青年艺术家的图式特征在更加发达的消费文化下的发展状况。结合中国当今复杂的文化状况和社会环境来阐述四种符号图式朝各自纵深方向衍化的情况。 通过理性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当今全球社会向着更加完善和发达的商业文明前行着。消费文化无比霸道地将其他各种类型的文化纳入其结构之中。我们看到几乎任何事物都可以变成商品被消费。”80后“艺术家的图式符号化向着更加具有包容性的综合符号系统发展,而不仅仅是早期的符号挪用。这是一股没有人可以阻止的力量。本文希望通过如此的分析为艺术家的实践提供参考,在如此复杂和纷繁的社会关系中寻找到自己的方向提供些许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