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也是导致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是引起或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深入研究血管内皮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并有望为临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新的策略。HRD1是定位于内质网的一种E3泛素化连接酶,通过对错误折叠的蛋白质进行降解,参与了内质网蛋白的质量控制。而我们已知的许多疾病都与内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也是导致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是引起或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深入研究血管内皮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并有望为临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新的策略。HRD1是定位于内质网的一种E3泛素化连接酶,通过对错误折叠的蛋白质进行降解,参与了内质网蛋白的质量控制。而我们已知的许多疾病都与内质网功能紊乱和蛋白质错误折叠有关,已有文献报道HRD1在乳腺癌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中起关键性作用。但是关于HRD1在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和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却尚未阐明。本课题主要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E3泛素化连接酶HRD1对血管内皮细胞中LOX-1表达的调控机制。本课题研究中,通过免疫组织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实验发现,E3泛素化连接酶HRD1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组织切片中呈低表达,而在正常人的血管组织切片中呈高表达;提示我们,E3泛素化连接酶HRD1可能通过内皮细胞LOX-1的表达,进而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形成。已有研究表明,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LOX-1在细胞内脂质沉积,内皮功能紊乱,斑块形成和破裂等一系列反应中高表达,它参与了 oxLDL内吞进入细胞引起脂质沉积和内皮细胞凋亡的过程。免疫印迹实验发现在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中过表达HRD1腺病毒之后LOX-1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在oxLDL刺激HUVEC后,随着oxLDL浓度的逐渐升高,HRD1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接着,本课题通过探讨E3泛素化连接酶HRD1对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中LOX-1的泛素化降解,进而深入阐明HRD1对LOX-1所引起的细胞内脂质沉积和细胞凋亡所产生的抑制作用。免疫荧光双标记和免疫共沉淀结果表明,HRD1和LOX-1之间具有直接的特异性的相互作用;泛素化实验验证了 HRD1对LOX-1特异性的降解作用;免疫印迹和油红O染色实验进一步发现HRD1对LOX-1所介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所产生的细胞凋亡和细胞内脂质沉积具有保护作用,进而阻止了由内皮细胞功能紊乱所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本课题的研究结果有望为临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药物作用靶点。
其他文献
本文分别以哌嗪(Piperazine, PIP)和对苯二甲酰氯(Terephthaloyl chloride, TPC)为水相单体和有机相单体,通过界面聚合法制备PIP-TPC皮层,获得了PIP-TPC纳滤膜。与构建PIP-TMC皮层的三维网状链结构不同,PIP-TPC皮层是由线性PIP-TPC聚合物交织而成。主要考察了TPC浓度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实验证明该膜兼具优异的二价/一价阴离子选择性和良
以同质增强型凯夫拉(PPTA)中空纤维膜为基膜,吡咯(Py)和三氯化铁(FeCl3)分别为反应单体和活化剂,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结构稳定、可控的聚吡咯(PPy)/PPTA中空纤维复合纳滤膜.采用FTIR、SEM、AFM、接触角测定仪以及固体表面Zeta电位仪对基膜和PPy/PPTA中空纤维复合纳滤膜的微观形貌、化学组成、亲水性、表面荷电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PPy气相沉积后,PPy/PPT
<正>近日,国际知名期刊《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 IF:16.823)在线发表了天津工业大学分离膜与膜过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胡云霞研究员团队与英国爱丁堡大学Neil B. McKeown教授合作完成的题目为“2,2’-Biphenol-based Ultrathin Microporous Nanofilms for Highly Efficient Molecu
高质量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是公司可持续发展和规范化运作的必然要求,对于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近年来上市公司舞弊事件的频频爆发不禁令人对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担忧,投资者们更是对上市公司信心大减,市场发展局面不甚乐观。作为舞弊最普遍的一种手段,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屡见不鲜。违规行为的责任总是可以落实到具体的自然人身上,而主导、授意或实施违规行为的往往就是
研究了用纳滤膜从硝酸盐溶液中分离富集铀,考察了硝酸盐质量浓度和操作压力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25℃、操作压力2.0 MPa、NO-3质量浓度52.30 g/L、铀质量浓度2.33 g/L条件下,用纳滤膜N1分离铀效果较好,SO42-透过率15.99%,NO-3透过率97.51%,铀质量浓度富集至18.01 g/L,铀回收率达96.62%。
选取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丁烷磺酸(PFBS)两种链长不同的典型全氟化合物(PFASs)作为目标去除物,以硫酸钙为典型无机结垢,研究硫酸钙结垢不同阶段中纳滤膜去除PFASs的特征和相关机理,简称硫酸钙试验,同时以相同离子强度的非结垢无机盐溶液开展对比试验考察目标PFASs的截留规律.结果表明,当硫酸钙和目标PFASs共存时,PFOS稳定截留率为硫酸钙试验(97.1%)>对比试验(93.0%
采用原位纳米气泡辅助非溶剂诱导相转化(BNIPS)法制得了表面孔尺寸相近(8.29~9.20 nm)、但表面孔隙率相差5倍的系列聚醚砜基膜,并在其表面进行界面聚合制备纳滤膜,探究基膜表面孔隙率对纳滤膜结构和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基膜表面孔隙率增加,纳滤膜聚酰胺层厚度降低、亲水性增强、膜表面荷负电性降低.与对照样相比,纳滤膜水渗透系数最大提高2.7倍,且对无机盐截留性能也有所提高.这是由于孔
以聚醚砜超滤膜为基膜,聚乙烯亚胺(PEI)为阳离子添加剂,与磺化石墨烯(SG)混合后,采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制备了纳滤膜。磺化石墨烯具有优于普通石墨烯的分散性,聚乙烯亚胺可提供氨基,两者结合有利于堆叠成膜。通过实验,系统考察了聚乙烯亚胺浓度、磺化石墨烯浓度等制膜条件对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聚乙烯亚胺和磺化石墨烯的浓度增加,水通量先增加后减小,截留率先减小后增加。得到的最佳制膜条件为:磺化石墨烯浓
半导体TiO2作为一种光催化材料,因其光催化活性高、物理化学性质稳定、无毒环保等优点被应用在环保领域、建筑领域等。TiO2是一种白色粉末,TiO2粉末有其自身的缺点,虽然光催化效率高,但在水中易团聚、不易回收、易造成二次污染等又限制了 TiO2的广泛应用,因此如何固定TiO2粉末并提高其光催化性能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首先介绍了制备纳米TiO2薄膜的研究背景、意义和方法,综合对比各种制备方法并结合
多酸是一类多电子金属氧簇合物,其富氧表面以及可逆的氧化还原过程使其在催化电子转移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沙漏型[P4Mo6O31]n-([P4Mo6])阴离子簇构型独特,骨架上金属Mo中心为+5还原态,高还原态阴离子簇易引入过渡金属以及有机配体进行修饰,从而构筑成新的高维度结构,产生特定性能的功能材料。本工作主要合成了四例系列沙漏型超分子化合物,通过XRD、TG、IR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结构表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