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久以来,沈从文的文化身份与文化立场一直是困惑其自身创作和文学研究的问题。当代批评界对此的观点莫衷一是。他一直自诩为“乡下人”,以湘西作为自己的生命支柱和精神的栖息地,但他又非纯粹的乡下人。透过乡土湘西的表层结构,我们恰恰看到沈从文的精神追求:既有现代知识分子的理性认知;又寄托了寻根认祖的归属意识;还有追求生命的升华和文化重造、民族重塑的理想;以及通过边城湘西的描写传达出对理想文学的建造。从沈从文的精神追求探寻开去,将其置于广阔的文化和文学史背景下考察,运用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心理学、尼采的悲剧哲学以及文化史、文化身份理论的方法,借助文本细读和比较分析,对沈从文的创作心理进行梳理,探究其复杂的文化身份与文化立场,及其在创作中的相应表现。第一部分,引言。概述国内外沈从文研究相关背景和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与主要内容。第二部分,城乡文化价值取向。论述沈从文在湘西文化和都市文化中对自我文化身份的建构以及他对城乡二元文化对立格局的超越。第三部分,多元文化身份的体现。作为本文的重点着重论述沈从文文化身份的嬗变及其表现以及对文学创作活动产生的影响。第四部分,不同文化立场的坚守。分别从京派、海派论争中体现的“五四”文化精神和民主主义政治立场的坚守来探究沈从文与左翼文学疏离与契合下的文化立场的表现。最后为结语,沈从文的文化身份与文化立场是复杂变化的,具有不确定性,它们即非完全的孤立存在,也非必然的对应关系,而是相互交织,共同影响、作用于创作主体,使得主体呈现出复杂的文学创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