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宫堰型圆中环沉沙排沙池模型试验与水力计算研究

来源 :新疆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nli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圆中环沉沙排沙池对解决引水排沙问题具有良好的效果,但为了能发挥其更大的作用,仍需不断地研究改进。本文对溢流堰优化后的圆中环沉沙排沙池,即迷宫堰型圆中环沉沙排沙池,进行物理模型试验和水力计算分析,得出其含沙量与沉沙的改善效果,并对类似沉沙池的合理布置设计提供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三角形宫室的迷宫堰型圆中环沉沙排沙池使同等流量下的堰上水头平均降低了1.34mm,且宫室的几何参数满足水力设计要求,并适当地减少了工程占地面积和造价,但在水流较小的条件下选取梯形宫室的迷宫堰效果会更好。通过模型试验对比两种堰型的沉沙效果,迷宫堰型圆中环沉沙排沙池的含沙量沿垂向和径向的分布规律与光滑堰基本相同,且迷宫堰内侧的含沙量比光滑堰平均减小了16.5%,对沉沙效果和改变水质有一定作用。并以Q=4.09L/s时中心出水环不加高状态为例进行沉沙分析,得出迷宫堰型圆中环淤沙中小于0.1mm的细颗粒泥沙比光滑堰增加15.4%,且对出口处沉沙进行颗分得出最大值是0.25mm,中值粒径为0.0635mm,比光滑堰(0.0715mm)平均减小了11.19%,说明调整为迷宫堰后能够有效地提高悬移质泥沙沉降率,提高了农业灌溉效率,促进了经济发展。(2)通过对泥沙沉速、沉降率以及冲洗时间的理论方法进行研究,确定了泥沙的沉速规律及不同粒径范围的沉速计算公式;并选用一维超饱和输沙法对圆中环的泥沙各粒径组沉降率和不同流量下的总沉降率作出了理论推算,其计算值与试验值偏差较小,约2.82%和1.50%;进而对斜坡上的泥沙颗粒进行受力分析,得出泥沙的临界应力并转换为临界流速,即得知冲沙所需的流量;再计算出三个冲沙阶段所需的时间、总历时和排沙耗水率,与试验值极其接近,说明计算方法和相关参数的选取准确可信。最后利用泥沙沉降率计算公式推出溢流堰直径与进水流量和处理最小泥沙粒径的关系,并设计给定条件下沉沙池的直径和高度,使此类沉沙池的研究应用更加完善。
其他文献
在水工结构稳定和强度的分析中经常遇到连续一非连续问题,如坝体开裂、水力劈裂、水库边坡的滑动等。有限元法(FEM)适用于连续问题的分析,而离散元(DEM)和非连续变形分析(DDA)
扩散波洪水演算法是一种既具有足够精度又便于求解的方法。本文对扩散波洪水演算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着重探讨了其数值差分解。基于运动波数值扩散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模拟扩散
在我国20年前已建成的电站中,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所限制,很大一部分机组存在性能指标落后、制造质量差、选型设计不合理、或者过流部件严重磨损性能变差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
黄河的泥沙之多举世无双,随着黄河的开发利用和来水来条件的改变,黄河所遇到的问题不断增多,下游河道的断流、萎缩、摆动,河床的抬高,二级悬河的产生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都是治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