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反竞争行为,卡特尔严重破坏市场竞争状态,攫取超竞争水平利润的同时限制经济效率,戕害公共利益,各国立法对其均采取严厉打击之态度。近几十年来,现代文明特别是现代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拓宽了卡特尔提高其隐蔽性的渠道。执法机构就如何更加有效地钤束和打击卡特尔违法犯罪活动、提高案件的侦破率进行了卓越的探索,宽恕制度由此产生。自1978年发轫于美国之后,卡特尔宽恕制度逐渐登上世界各市场经济国家的竞争立法舞台,并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功用。我国《反垄断法》中也首次引入了宽恕制度的理念,但过于原则性的规定打折了宽恕制度的实施效果。有鉴于斯,本文在充分体察我国法治环境的基础之上为卡特尔宽恕制度在我国的完善提出了一些建议。本文遵循“导论提出——制度概述——现状问题——经验借鉴——完善思路”的写作逻辑,分别从六个方面对卡特尔宽恕制度进行研究分析。第一部分“导论”扼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意义、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希望帮助读者在正式阅读之前先就本文的写作目的和意义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另外也有助于读者了解本选题其他学者的已有研究和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为“卡特尔宽恕制度概述”。首先本文介绍了宽恕制度的涵义,并就统一宽恕制度的中文称谓提出了作者浅近的建议。其次从法律基础、经济学基础以及伦理基础三个层面,对宽恕制度的理论基础进行研究和辩论。卡特尔宽恕制度为违法者提供逃避法律制裁机会的做法并未背弃法律所追求的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相反其更有利于求得经济法上所追求的实质正义;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一个理性经济人的恒亘追求,宽恕制度所营造的“囚徒困境”更有利于卡特尔成员相互揭发;卡特尔成员为执法机构打击卡特尔犯罪提供配合充分说明其产生了具结悔过的意识,对其予以宽恕,不但是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也体现了注重社会与法律双重效果的司法理念的转移。第三部分为“我国卡特尔宽恕制度的现状与问题”,反思了我国宽恕制度实施效果未能获致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我国制度运行环境的缺失,具体体现在刑事罚则阙如、行政处罚畸轻、民事责任空泛以及执法权责混乱;另一方面在于具体适用条件包括实体性规则和程序性规则的缺位。第四部分为“域外卡特尔宽恕制度鉴考”,主要介绍美国、欧盟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制度立法进程及其发展概要,总结了法律移植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卡特尔宽恕制度的构建提供宝贵的借鉴意义。第五部分“我国卡特尔宽恕制度运行环境之完善”及第六部分“我国卡特尔宽恕制度具体规则之完善”为本文之重点。在充分尊重和结合本士法律环境的前提下,本文提出从法律责任、执法机构设置、执法权配置、实体性规范及程序性规则等方而全面构建我国卡特尔宽恕制度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