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发,我国进入了新课程改革阶段。在新课改中,教师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研究者、组织者更是开发者,在新课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不仅对自己具有重要的意义,且对学生、国家、社会都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因此,国家一直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为提高教师素质近年来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效果。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这一要求的目的在于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从道德到业务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综合素质。2012年国务院下发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其基本理念要求中学教师以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并进行终生学习,其基本内容是“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以及专业能力”,并从这三个维度展开而对中学教师提出了十四个领域和六十三项的基本要求。这是我国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次国家性文件,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为了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运用而生的。为更进一步提升教师综合素质,2012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出台,明确指出了“到2020年,要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总体目标,这也体现了国家对教师综合素质提升的态度更加坚决、目标更加明确。随着新课改深入,对教师的角色认识与要求也在不断改变,作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和取胜的关键因素,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素质。相比较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在逐步发展与完善,而对教师还更多是强调专业素质标准的要求,对教师综合素质的研究与评价则相对较少。笔者希望针对高中教师综合素质的研究,从理论上丰富教师综合素质的相关研究,从实践上促进我国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育的发展。本课题研究的教师综合素质不仅涵盖了教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内在要求,也从外延上进行了延伸。高中教师的综合素质主要指在新课程条件下,高中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心理品质的总和。这些素质主要从外延上界定的身体与心理、社会与道德、人文与艺术、科学与创新以及教育与教学五个维度十个方面的有机统一。综合并不是说就是这些素质的简单相加,它是以这些优秀的品质相互统一、协调共同促进教师发展而表现出来的良好教育教学品质。针对本研究提出的高中教师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在整理与分析了目前提升教师素质途径的基础上,笔者提出提升高中教师综合素质的途径是:一、完善教育培训机制,丰富教师培养模式;二、加强科学评价体系的建立,科学评价教师;三、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加强对教师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