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文素质是指在外界的交往中将习得的“人之所以为人”之道通过内化所形成的内在的精神品质与价值意识。当前,纵观国内外,人文素质教育理论一般都坚守和信奉传统的简单性教育观念,认为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线性的显性知识授受过程,其教与学之间存在可还原的关系,即学生人文素质的高低与其人文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成正比。因此,可以采用“缺啥补啥”的方式,通过大量的人文理论知识传授来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但结果却造成了人文素质教育和专业学习质量双双逐渐下滑的困境。为此,人们对如何提高人文素质有效性进行了积极探索,但这些探索由于受到对学生人文素质基本特征认识的传统观念的局限,始终无法走出这种困境。复杂性理论的出现为解决这一困境带来了新的启示。 本文以复杂性理论为基础,从复杂性视角解析了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复杂性特征,包括:大学生人文素质形成原因的多元集成性、形成过程的自组织性、具体品格的随机涌现性等。在此基础上,说明了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创新意义,包括对教育理念的变革、教育内容的拓展及教育方法的变化。通过分析,提出了几点创新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路径,即:优化课程体系,显隐结合;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专兼结合;完善校园人文环境建设,软硬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