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前后三维变化对近期疗效评价的研究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p99041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IIB-IV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后大体肿瘤体积GTV三维体积变化对近期疗效的评价。方法筛选2012年9月至2014年10月青岛市市立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符合入组条件的经过同步放化疗治疗的患者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32~78岁,中位年龄62岁。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AJCC2002年公布的TNM分期:其中IIB期1例,IIIA期8例,IIIB期5例,IV期2例,鳞癌10例,腺癌6例。KPS评分:90分2例,80分10例,70分4例。治疗方法:化疗方案均采用依托泊苷联合顺铂(EP)方案,依托泊苷50mg/m2第1-5、29-33天,顺铂50mg/m2第1、8、29、36天。放疗方案采用医用直线加速器6MV-X线常规剂量分割的调强放疗(IMRT)技术,95%计划靶区PTV50-56Gy,分25-28次,共5-6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1个月后测量肿瘤的两个最大垂直径和最长径,以及勾画肿瘤治疗前后GTV的体积变化,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计算GTV三维体积变化,分析其与WHO和RECIST标准之间的一致性。结果:1本研究随访截止日期为2014年12月,随访时间1个月,随访率为100%。共16例患者全部完成同步放化疗。2近期疗效:同步放化疗后1个月,RECIST标准CR者3例,PR者8例,SD者3例,PD者2例;WHO标准CR者3例,PR者7例,SD者6例,没有PD。按照GTV标准CR者9例,PR者3例,SD者1例,PD者3例。3毒性反应:患者经过同步放化疗后急性毒性反应主要为I-II级放射性食管炎、抑制骨髓及放射性肺炎,没有发生危及生命的心、肺部以及食管等放射性急性损伤,没有严重的肝肾功能损伤及不良反应。骨髓的抑制率75%(12/16),表现为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其中1级5例(31.25%),2级4例(25%),3级2例(12.5%),4级1例(6.25%).还有5例(31.25%)患者血小板出现I~III度减少,经过对症处理后未影响本科研的顺利完成;出现急性放射性肺炎8/16,发生率为50%,其中1级3例(18.75%),2级4例(25%),3级1例(6.25%),没有出现4级放射性肺炎。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出现9/16,发生率56.25%,包含1级4例(25%),2级3例(18.75%),3级2例(12.5%),无4级发生。4.RECIST与GTV的Kappa值为0.711±0.142;WHO与GTV的Kappa值为0.512±0.186。结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经过同步放化疗后GTV的三维体积变化对近期疗效的评价与WHO的标准的一致性较好,而与RECIST标准的一致性相对较差。
其他文献
学位
目的探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在缺血后适应减轻兔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雄性新西兰兔40只,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适应组(IPO组)、mPTP抑制剂环孢素A组(CsA组)、缺血后适应+mPTP开放剂苍术甙组(IPO+Atr组)。各组分别采取不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数据量也在以几何倍数爆发式增长,导致人们不易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出现信息过载问题。为处理信息过载问题出现传统的搜索引擎技术,但搜索引擎从海量数据中不易发现用户的潜在兴趣。为解决这一问题,满足人们获取个性化信息的迫切需求,出现推荐系统。推荐系统不像搜索引擎需要提供搜索用的关键词,它将通过分析用户的使用记录或历史行为发现用户的潜在兴趣,据此对其进行推荐,推荐系统更能符合用户的个
目的对我院回顾性分析539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探讨影响早期胃癌预后及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7年7月~2012年7月间539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早期胃癌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应用寿命表方法计算患者5年生存率,使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建立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早期胃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房颤患者麻醉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风湿性心瓣膜病并发房颤的患者50例(n=50),患者性别不限,年龄45~64岁,体重50~75kg,心室率≥90次/min,ASA分级Ⅱ或Ⅲ级,NYHA分级Ⅱ或Ⅲ级。5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C组(对照组,n=25)和D组(右美托咪定组,n=25)。实验药物:给予麻醉诱导药物前10min以微量泵输注方式
【目的】通过抑制高表达mi RNA-135b乳腺癌细胞系中mi RNA-135b的表达观察乳腺癌细胞系增殖、侵袭及迁移的变化并探讨mi RNA-135b可能调控的靶基因。【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mi RNA-135b在正常乳腺细胞系Hs578Bst及乳腺癌细胞系Hs578T、MCF7、HCC1937、MDA-MB-231、MDA-MB-453、BT-549和MDA-MB-468
目的脓毒症是ICU最常见的死因,其死亡率高,预后差。尽管随着国际指南的提出及修改,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有所改善,然而其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预后不理想。因此,本文旨在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脓毒症大鼠免疫和炎症反应的影响,为临床脓毒症治疗提供新的视角。方法36只成年雄性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S组、FO组及对照组,每组9只。适应性饲养1周后,给予3组脓毒症大鼠行颈静脉置管便于液体复苏及
目的探讨预先给予依达拉奉后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血糖和血乳酸的变化,研究探讨依达拉奉对长时间腔镜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进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的患者80例,ASAI或II级,年龄35~75岁,性别不限。运用随机的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E组)以及空白对照组(C组),其中E组在行气管插管后随即以60.0mg/h的速率进行静脉注射依达拉奉注射液30min,然后再以7.5mg/h的速率
目的: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MPM)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肿瘤,与石棉接触有关,中位生存期为8-14个月。在2016年,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IASLC)发布了 MPM 第八版TNM分期系统,目前的分期方案仍处于探索阶段,未来需其他数据集进行
目的:观察SW480结肠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后β1整合素表达变化,探讨其对结肠癌细胞体外侵袭力的影响。方法:10 ng/ml TGF-β处理SW480结肠癌细胞72h诱导并检测其发生上皮间质转化。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及Western-blot方法分别检测转化前后癌细胞β1整合素m RNA和蛋白的表达;体外侵袭实验检测转化前后SW480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结果:上皮间质转化后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