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少云精神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wz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邱少云精神是在抗美援朝的伟大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志愿军革命英雄主义和自我牺牲精神的最高体现。邱少云精神是以邱少云烈士为代表的以绝对忠诚为核心灵魂、严守纪律为鲜明特征、顾全大局为重要内涵、勇于担当为外在表现的英雄精神。抗美援朝时期,面对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敌我双方军事装备、战员人数、后勤供给等方面巨大悬殊的客观条件,涌现出许多像邱少云烈士一样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凭借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坚决的斗争,结束了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展现了中华民族已经觉醒、中国共产党敢于战斗、人民军队勇于胜利的全新面貌,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当前,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迫切需要继承和弘扬包括邱少云精神在内的英雄精神。然而,一段时间否定英雄、抹黑烈士的错误思想观点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丑化、诋毁、贬损、质疑包括邱少云在内的英雄烈士助长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沉渣泛起,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因此,非常有必要科学、系统、深入地研究邱少云精神,捍卫英雄烈士,弘扬英雄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
  邱少云精神研究,总体按照“如何形成→主要内容→怎样弘扬”的思路,循序回答了“邱少云精神的形成背景和形成原因”、“邱少云精神的主要内容”、“邱少云精神弘扬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以及“邱少云精神的当代弘扬”等基本问题。本文分析了邱少云精神形成的国际背景和国内背景,探索了邱少云精神产生的原因,提出邱少云精神是特定的国际背景和国内背景综合作用的产物,并认为邱少云精神的最终形成,既与其个人成长经历有关,更是人民军队长期培养熏陶的必然结果。本文提出邱少云精神是以邱少云烈士为代表的、在抗美援朝的伟大战争中形成的以绝对忠诚为核心灵魂、严守纪律为鲜明特征、顾全大局为重要内涵、勇于担当为外在表现的英雄精神。最后,本文还从新时代革命军人忠诚观、大局观和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过硬部队的锻造等方面,从理论路径、媒介路径和法制路径等方面论述了邱少云精神的当代弘扬。
其他文献
期刊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个战略的提出是对之前农村建设的科学总结和进一步的深化要求。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满足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的要求。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也为新时代新农村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入,满足了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繁荣稳定;另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为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
期刊
在20世纪中叶,英国马克思主义者开始致力于实现马克思主义英国本土化,兴起文化研究的新时尚。雷蒙德·威廉斯是英国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奠基人之一,被誉为英语世界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家,其“文化唯物主义”思想架通历史唯物主义和文化社会实践两个维度,开辟“葛兰西转向”之后文化批判研究的新视野。本文着重研究威廉斯“文化唯物主义”的整体性和具体理论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探讨威廉斯是如何走向“文化唯物主义”的
学位
“十大育人”体系中,实践育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是高校实践育人的实现形式之一,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具有塑造功能。充分发挥这种功能,不仅对大学生成人成才起着关键作用,而且对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志愿服务对大学生价值观有无塑造功能?有哪些塑造功能?以及如何进一步发挥其塑造功能?本文围绕这些问题展开,除绪论外,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  第一部分,简要论述志愿服务和价
学位
期刊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阐述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的选题背景、选题目的及选题意义、概述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第二部分梳理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的理论渊源。明确地指出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是在受到古典经济学家的“生产力”动力思想、黑格尔的“绝对理性”动力思
毋庸置疑,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短缺的问题在工业化时代更加凸显,各国都在积极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文明之路。《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恩格斯首次系统地阐述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国内外研究者虽然从多个角度探讨《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但鲜有从自然观的视角对《德意志意识形态》进行解读。笔者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人及其活动”,这不可避免地就涉及到了人与
本文以埃里希·弗洛姆对于信仰危机的论述作为研究对象,把世界性的信仰危机这一时代背景作为切入点,围绕信仰危机带来的消极效应展开讨论。作为心理学家与精神分析学家,弗洛姆从“人”的角度研究信仰危机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完整阐释了弗洛姆信仰危机理论的理论内核,并对弗洛姆信仰危机理论进行了辩证的评析以及现实启示的讨论。论文主体部分由四个部分构成:  首先,探析弗洛姆信仰危机理论的形成背景。从历史宏观角度和微观个
学位
立德树人是高等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关系着育人的根本。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也依然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如思想政治教育强大合力尚未完全形成,单位之间缺乏配合,育人队伍缺乏协同,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的情形仍有存在,思想政治教育部分内容重复,教育资源缺乏有效利用整合等问题。为此,教育部大力倡导高校推进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