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下发,表示幼儿体育教育属于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前教育作为终身学习的开端,事关国民教育体系的完整性,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幼儿阶段既是幼儿发展动作技能的基础时期亦是关键时期,针对幼儿生长发育特点开展相应的体育教学活动,可系统科学的促进幼儿感统功能完善、发展幼儿身体运动智能,对幼儿身心健康与社会性发展具有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然而地区经济水平、地域环境、社会认知的差异会导致幼儿园整体办学能力产生差别,亦使幼儿体育教育事业深受影响。本研究以武威市凉州区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为研究对象,以《3-6岁儿童成长与发展指南》为参考依据,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武威市凉州区(下文简称“凉州区”)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展开调查,探讨体育与幼儿身心发展的关系及体育对其进行积极干预的依据,并对凉州区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力求为幼儿园体育教学工作提供理论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凉州区幼儿园共有四类办学性质共计幼儿园169所,其中公办园47所、市直园1所、厂矿部队幼儿园2所、民办幼儿园119所(其中普惠性民办园117所),公办园园数约占总园数三分之一,学前教育资源主要以民办园为主,且各幼儿园办园条件与教学水平由于资金来源、办园规模、教职工招聘渠道等问题存在现实差别。2.凉州区幼儿园教师呈年轻化趋势,以大专学历为主,具有相对较高的教学能力与基本素质,但性别结构失衡。幼儿教育人才双向缺失,专职体育教师较少,体育教学活动多为其他教师兼职,因而对幼儿体育动作技术原理、科学化体育课程安排、身心发展特点等知识较为欠缺。3.凉州区幼儿园体育教学目标设置不够清晰明确,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性、灵动性、系统性与连贯性,幼儿体育兴趣与教师教学内容匹配度较低。4.教师与园长对幼儿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呈积极态度,家长中有四分之一持犹豫态度,且部分家长表现出积极认知与消极实操的矛盾性。整体来看,家长认知与态度具有较大的年龄差异,即年轻父母普遍支持,大部分年长父母则持犹豫态度。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宏观把握幼儿园办学水平,因园制宜;加强师资力量建设,“输血”、“造血”双管齐下;科学把握教学的“度”与“量”,创新中求发展;全面认知体育教学活动,实现幼儿园、教师、家长“三方”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