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明代昆曲文本与刻本为研究对象,总结昆曲的传播规律。从明代昆曲文本形式考察昆曲文本在明代的存在状况、传播状况,印证明代昆曲发展、繁荣的过程以及以往学者对昆曲发展规律的总结,明确明代昆曲文本在昆曲传播中的意义。在研究的过程中,本文以文献学为基础,整理出《明代昆曲文本传播大事记》,明确昆曲文本的主要存在方式是刻本,刻本是明代昆曲文本传播的主要途径。根据昆曲文本的存在方式,以刊刻本为研究主体,总结昆曲文本刊刻的特点,根据这些表象,采用文史互证的方法,对昆曲文本传播史做一个新角度的考释。肯定在昆曲的传播过程中,文本做出的重要贡献;肯定在文本的传播过程中,刻印业对昆曲文本的传世和留存贡献巨大。刻本的版本状况、刻印质量等方面影响传播,昆曲文本的版本特点反映当时昆曲文本的传播状况。本文分几个方面论述明代昆曲文本与刻本状况:一、根据昆曲的内涵与外延确定了昆曲文本的范围。从昆山腔与海盐腔等南戏诸声腔的关系明确昆曲的内涵,从南曲戏文到传奇变化明确昆曲文本的外延。根据明代昆曲文本的类型总结明代昆曲的创作方式为改编,肯定这些改编本的文学价值和文献价值。二、昆曲的传播除了家乐等演出形式外,还有文本传播这一特殊的形式。明代中后期昆曲演出兴盛、刻印业大发展,昆曲文本被广泛传钞、刻印。至今留存下来的昆曲文本中以坊刻本最多;其次是家刻本、官刻本和手抄本。在昆曲的流传过程中,剧作家的写本为传播提供可能。钞本流传最早,范围较小,却是一种重要的存在方式。在明代刻印业极其繁荣的状况下,刻印是主要的传播方式,因此本文以刊刻本为主要研究对象。刊刻本中,官刻和私刻的文本主要为了演出或收藏,数量少;坊刻本以获取商业利润为目的,数量大,流传广。从官刻、坊刻、家刻这些昆曲文本存在方式,总结明代昆曲文本刻印的特点,试析点板本,标明折、出,点评本,定本出现的时间、数量,分析特殊文本与刻印的发展密切相关。三、介绍明代中后期昆曲文本传播的几个主要城市对昆曲文本传播的影响。介绍不同地域刻印、传播昆曲文本的状况,区分刻地与聚地,明确金陵坊刻是昆曲文本商业化的基地,苏州家刻使昆曲文本传播走向精品路线,杭嘉湖的坊刻、家刻体现昆曲文本的精品意识,北京为昆曲传播的要地。四、最后总结昆曲文本传播的政治、经济、文化基础,肯定昆曲文本传播的意义以及本文写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