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肌纤维化在多种心血管疾病中存在,可引起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甚至心脏性猝死,因此对心肌纤维化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心脏成纤维细胞占心脏容积的25%和心脏细胞总数的70%,心脏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胶原合成增多,排列紊乱是心肌纤维化的细胞病理学基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心脏成纤维细胞的内皮素-1/内皮素A型受体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ET-1/ET-AR和TGF-β1/TGF-βRⅠ)系统在心肌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抑制心脏成纤维细胞自分泌/旁分泌系统的过度表达是治疗心肌纤维化的重要对策。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与心肌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其作用与血流动力学因素的关系不大,而与激素本身的作用有关。近年来,研究发现心脏有独立的醛固酮系统,自身就能合成醛固酮,而且存在大量的、特异性的和高亲和力的盐皮质激素受体(mineralocorticoid receptor, MR)。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醛固酮水平升高,并且高水平的醛固酮是其死亡率增加的独立预测因子,表明醛固酮在心力衰竭的损伤中起重要作用。资料显示,醛固酮以旁分泌和自分泌的形式对心脏产生特异性的作用,与心肌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它参与了心脏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胶原的合成以及细胞外基质的沉积。然而,一些在体研究发现醛固酮促胶原合成的作用不是即刻的,而需要数周的时间,提示醛固酮促心肌纤维化作用可能是间接的。研究表明心脏成纤维细胞的ET-1/ET-AR和TGF-β1/TGF-βRⅠ系统在心肌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因此,醛固酮对心脏成纤维细胞ET-1/ET-AR和TGF-β1/TGF-βRⅠ系统表达的影响及其信息通路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他汀类调脂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竞争性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enzyme A, HMG-CoA)还原酶,在肝脏抑制胆固醇的合成,同时也阻断了甲羟戊酸和这一通路上其他重要的类异戊二烯中间体的生成,抑制Ras和Rho等小分子GTP结合蛋白的类异戊二烯化修饰,导致胞浆内非活性的小G蛋白堆积,阻断细胞内信号转导,改变基因的转录和翻译,从而具有多效性,即不仅具有调脂作用,还具有许多非调脂作用,其所带来的临床益处已远远超过其调脂作用。与此相一致的是,最近一些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发现他汀类调脂药物可减轻心脏重塑,并且这种作用是独立于其调脂作用之外的。然而,他汀类调脂药物对心脏成纤维细胞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还远未阐明。ET-1/ET-AR系统ET-1是一个强收缩血管、促进心肌肥厚和心肌纤维化的活性物质,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作用于局部的ET-1要比循环中的ET-1更重要,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发现醛固酮能促进心脏成纤维细胞分泌ET-1,通过与ET-AR结合,在促进心脏重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醛固酮干预下心脏成纤维细胞的ET-1/ET-AR系统表达的变化及其信号转导机制,尚未见有报道。近年来大量资料显示,他汀类调脂药物可能通过抑制心脏成纤维细胞分泌ET-1改善心脏重塑,我们推测他汀类调脂药物对心脏成纤维细胞的非调脂作用可能与ET-1/ET-AR系统的表达有关。因而,我们从ET分泌、ET-1合成、ppET-1和ET-AR mRNA表达量多个层次研究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和醛固酮对心脏成纤维细胞的ET-1/ET-AR系统表达的影响。TGF-β1/TGF-βRⅠ系统TGF-β1是一个由多种细胞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机制产生的二聚多肽类生长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为TGF-β家族中最重要的一个成员。心脏成纤维细胞内有TGF-βRⅠ的表达,是TGF-β1细胞内信号转导主要启动受体,与心脏重塑关系密切。但是,醛固酮干预下心脏成纤维细胞的TGF-β1/TGF-βRⅠ系统表达的变化,及其信号转导机制尚未见有报道。研究发现,他汀类调脂药物在减轻心室重塑的过程中可能伴有TGF-β1水平下降,我们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GF-β1/TGF-βRⅠ系统的表达有关。因而,我们从TGF-β1分泌、TGF-β1合成、TGF-β1和TGFβRⅠmRNA表达量多个层次研究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和醛固酮对心脏成纤维细胞的TGF-β1/TGF-βRⅠ系统表达的影响。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近年发现,心脏成纤维细胞中存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MAPK),一类胞浆内广泛分布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被认为是多种多样的细胞外信号引起纤维化的细胞内信息传递的汇聚点或共同通路。各种纤维化因子通过MAPK以转位方式进人细胞核,MAPK一旦被激活,作用相应的转录因子,使其发生磷酸化,从而启动基因表达,调节细胞基因转录和蛋白质合成,导致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合成增加,从而形成心肌纤维化。他汀类调脂药物为胆固醇合成酶系中的限速酶,通过阻断细胞内甲羟戊酸代谢途径,使细胞内胆固醇减少,还使非甾醇异戊二烯产物生成下降,抑制细胞内蛋白质的异戊二烯化修饰过程,从而影响了小GTP结合蛋白(如Ras、RhoA)生物活性,使Ras在细胞膜上无法定位而失去活性,从而阻断MAPK的激活,减少ET-1和TGF-β1的合成和分泌,从而延缓或逆转心肌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因此,MAPK信号转导通路将他汀类调脂药物、醛固酮和心肌纤维化联系在一起。本研究以培养的新生SD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为研究靶细胞,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ELISA、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和RT-PCR技术动态观察了醛固酮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的ET-1/ET-AR和TGF-β1/TGF-βRⅠ系统表达的变化;同时观察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阿托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对醛固酮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ET-1/ET-AR和TGF-β1/TGF-βRⅠ系统表达的影响;还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测定心脏成纤维细胞p44/42 MAPK蛋白的表达,探讨了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和醛固酮干预下心脏成纤维细胞p44/42 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变化。因此,本实验从mRNA表达、蛋白质合成和分泌水平初步探讨了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和醛固酮诱导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ET-1/ET-AR和TGF-β1/TGF-βRⅠ系统表达的影响,了解其细胞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其信号转导通路,为阐明心肌纤维化的发生机制,防治心肌纤维化提供新的思路和实验依据。实验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部分:第一部分:醛固酮对心脏成纤维细胞ET-1/ET-AR系统表达的影响目的:醛固酮对新生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ET-1/ET-AR系统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心脏成纤维细胞细胞培养液中的ET,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脏成纤维细胞ET-1,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心脏成纤维细胞ppET-1和ET-AR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1.醛固酮剂量依赖性诱导心脏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ET水平的增加及螺内酯的抑制作用: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醛固酮(10-9、错误!链接无效。和错误!链接无效。)作用心脏成纤维细胞48 h,培养液中ET的水平明显增加,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P<0.01和P<0.01)。以螺内酯(错误!链接无效。)预处理心脏成纤维细胞2 h后,再加入醛固酮(错误!链接无效。)作用48 h后,培养液中ET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同时,单独使用螺内酯(错误!链接无效。)并不改变培养液中ET的水平。2.醛固酮剂量依赖性诱导心脏成纤维细胞中ET-1含量的增加及螺内酯的抑制作用: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醛固酮(10-9、错误!链接无效。和错误!链接无效。)作用心脏成纤维细胞24 h,心脏成纤维细胞中ET-1的含量明显增加,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P<0.01和P<0.01);以螺内酯(错误!链接无效。)预处理心脏成纤维细胞2 h后,再加入醛固酮(错误!链接无效。)作用24 h后,心脏成纤维细胞中ET-1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同时,单独使用螺内酯(错误!链接无效。)并不改变心脏成纤维细胞中ET-1的表达。3.醛固酮诱导心脏成纤维细胞ppET-1 mRNA表达的时间效应:在1%牛血清白蛋白心脏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加入醛固酮(错误!链接无效。)后0、1、2、4、和8 h,分别测定ppET-1 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在2 h时, ppET-1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4 h达高峰(P<0.01),以后逐渐下降。4.醛固酮剂量依赖性诱导心脏成纤维细胞ppET-1 mRNA的表达及螺内酯的抑制作用: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醛固酮(10-9、10-8和10-7 mol/L)作用心脏成纤维细胞4 h,ppET-1 mRNA表达明显增加,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P<0.01和P<0.01);以螺内酯(错误!链接无效。)预处理心脏成纤维细胞2 h后,再加入醛固酮(错误!链接无效。)作用4 h后,ppET-1 mRNA表达与醛固酮(错误!链接无效。)组相比显著降低,而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同时,单独使用螺内酯(错误!链接无效。)并不改变ppET-1 mRNA的表达。5.醛固酮对心脏成纤维细胞ET-AR mRNA表达的时间过程:在1%牛血清白蛋白培养的心脏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加入醛固酮(错误!链接无效。)后0、1、2、4和8 h,分别测定ET-AR 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在正常对照组(0 h)心脏成纤维细胞表达少量的ET-AR mRNA。给予醛固酮1 h后,ET-AR mRNA的表达无明显变化,而2 h后, ET-AR mRNA表达开始增加,4 h达高峰(P<0.01),8 h的时候较4 h组明显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水平。6.醛固酮剂量依赖性诱导心脏成纤维细胞ET-AR mRNA的表达及螺内酯的抑制作用: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醛固酮(10-9、10-8和10-7 mol/L)作用心脏成纤维细胞4 h,ET-AR mRNA表达明显增加,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P<0.01和P<0.01);以螺内酯(错误!链接无效。)预处理心脏成纤维细胞2 h后,再加入醛固酮(错误!链接无效。)作用4 h后,ET- AR mRNA表达与醛固酮(错误!链接无效。)组相比显著降低,而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同时,单独使用螺内酯(错误!链接无效。)并不改变ET-AR mRNA的表达。结论:醛固酮剂量依赖性上调心脏成纤维细胞的ET-1/ET-AR系统的表达,且此作用可能是通过MR受体介导的。第二部分:醛固酮对心脏成纤维细胞TGF-β1/TGF-βRⅠ系统表达的影响目的:醛固酮对新生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TGF-β1/TGF-βRⅠ系统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ELISA测定心脏成纤维细胞细胞培养液中的TGF-β1,Western blot检测心脏成纤维细胞TGF-β1,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心脏成纤维细胞TGF-β1和TGF-βRⅠ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1.醛固酮剂量依赖性诱导心脏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TGF-β1的水平增加及螺内酯的抑制作用: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醛固酮(10-9、错误!链接无效。和错误!链接无效。)作用心脏成纤维细胞48 h,培养液中TGF-β1的水平明显增加,且呈剂量依赖性(P=0.383、P<0.01和P<0.01)。以螺内酯(错误!链接无效。)预处理心脏成纤维细胞2 h后,再加入醛固酮(错误!链接无效。)作用48 h后,培养液中TGF-β1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同时,单独使用螺内酯(错误!链接无效。)并不改变培养液中TGF-β1的水平。2.醛固酮剂量依赖性诱导心脏成纤维细胞中TGF-β1含量的增加及螺内酯的抑制作用: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醛固酮(10-9、错误!链接无效。和错误!链接无效。)作用心脏成纤维细胞24 h,心脏成纤维细胞中TGF-β1的含量明显增加,且呈剂量依赖性(P=0.071、P<0.01和P<0.01);以螺内酯(错误!链接无效。)预处理心脏成纤维细胞2 h后,再加入醛固酮(错误!链接无效。)作用24 h后,心脏成纤维细胞中TGF-β1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同时,单独使用螺内酯(错误!链接无效。)并不改变心脏成纤维细胞中TGF-β1的表达。3.醛固酮诱导心脏成纤维细胞TGF-β1 mRNA表达的时间效应:在1%牛血清白蛋白心脏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加入醛固酮(错误!链接无效。)后0、1、2、4、和8 h,分别测定TGF-β1 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在4 h时, TGF-β1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8 h达高峰(P<0.01)。4.醛固酮剂量依赖性诱导心脏成纤维细胞TGF-β1 mRNA的表达及螺内酯的抑制作用: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醛固酮(10-9、10-8和10-7 mol/L)作用心脏成纤维细胞8 h,TGF-β1 mRNA表达明显增加,且呈剂量依赖性(P<0.01、P<0.01和P<0.01);以螺内酯(错误!链接无效。)预处理心脏成纤维细胞2 h后,再加入醛固酮(错误!链接无效。)作用8 h后,TGF-β1 mRNA表达与醛固酮(错误!链接无效。)组相比显著降低,而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同时,单独使用螺内酯(错误!链接无效。)并不改变TGF-β1 mRNA的表达。5.醛固酮对心脏成纤维细胞TGF-βRⅠmRNA表达的时间过程:在1%牛血清白蛋白培养的心脏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加入醛固酮(错误!链接无效。)后0、1、2、4和8 h,分别测定TGF-βRⅠ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在正常对照组(0 h)心脏成纤维细胞表达少量的TGF-βRⅠmRNA。给予醛固酮2 h后,TGF-βRⅠmRNA的表达无明显变化,而4 h后, TGF-βRⅠmRNA表达开始增加,8 h达高峰(P<0.01)。6.醛固酮剂量依赖性诱导心脏成纤维细胞TGF-βRⅠmRNA的表达及螺内酯的抑制作用: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醛固酮(10-9、10-8和10-7 mol/L)作用心脏成纤维细胞8 h,TGF-βRⅠmRNA表达明显增加,且呈剂量依赖性(P=0.189、P<0.01和P<0.01);以螺内酯(错误!链接无效。)预处理心脏成纤维细胞2 h后,再加入醛固酮(错误!链接无效。)作用8 h后,TGF-βRⅠmRNA表达与醛固酮(错误!链接无效。)组相比显著降低,而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同时,单独使用螺内酯(错误!链接无效。)并不改变TGF-βRⅠmRNA的表达。结论:醛固酮剂量依赖性上调心脏成纤维细胞的TGF-β1/TGF-βRⅠ系统的表达,且此作用可能是通过MR受体介导的。第三部分:阿托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对醛固酮诱导心脏成纤维细胞ET-1/ET-AR系统表达的影响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对醛固酮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的ET-1/ET-AR系统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心脏成纤维细胞细胞培养液中的ET,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脏成纤维细胞ET-1,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心脏成纤维细胞ppET-1和ET-AR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1.阿托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对醛固酮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ET水平的影响:阿托伐他汀和普伐他汀预处理心脏成纤维细胞24 h后,再加入醛固酮(错误!链接无效。)作用48 h后,分别测定心脏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ET水平。与醛固酮(错误!链接无效。)组相比,阿托伐他汀(10-6, 10-5,和10-4 mol/L)和普伐他汀(10-5, 10-4,和10-3 mol/L)明显减少心脏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ET水平,且呈剂量依赖性(P<0.01)。甲羟戊酸逆转了阿托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对醛固酮(错误!链接无效。)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ET水平的抑制作用。2.阿托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对醛固酮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中ET-1含量的影响:阿托伐他汀和普伐他汀预处理心脏成纤维细胞24 h后,再加入醛固酮(错误!链接无效。)作用24 h后,分别测定心脏成纤维细胞中ET-1的含量。与醛固酮(错误!链接无效。)组相比,阿托伐他汀(10-6, 10-5, 10-4 mol/L)和普伐他汀(10-5, 10-4, 10-3 mol/L)可剂量依赖性减少心脏成纤维细胞中ET-1的含量(P<0.01)。甲羟戊酸完全逆转了阿托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对醛固酮(错误!链接无效。)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中ET-1含量的抑制作用。3.阿托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对醛固酮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ppET-1 mRNA表达的影响:阿托伐他汀和普伐他汀预处理心脏成纤维细胞24 h后,再加入醛固酮(错误!链接无效。)作用4 h后,分别测定心脏成纤维细胞ppET-1 mRNA的表达。与醛固酮(错误!链接无效。)组相比,阿托伐他汀(10-6, 10-5, 10-4 mol/L)和普伐他汀可剂量依赖性减少心脏成纤维细胞ppET-1mRNA的表达(P<0.01)。甲羟戊酸完全逆转了阿托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对醛固酮(错误!链接无效。)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ppET-1 mRNA的表达的抑制作用。4.阿托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对醛固酮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ET-AR mRNA表达的影响:阿托伐他汀和普伐他汀预处理心脏成纤维细胞24 h后,再加入醛固酮(错误!链接无效。)作用4 h后,分别测定心脏成纤维细胞ppET-1 mRNA的表达。与醛固酮(错误!链接无效。)组相比,阿托伐他汀(10-6, 10-5, 10-4 mol/L)和普伐他汀(10-5, 10-4, 10-3 mol/L)可剂量依赖性减少心脏成纤维细胞ET-AR mRNA的表达(P<0.01)。甲羟戊酸完全逆转了阿托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对醛固酮(错误!链接无效。)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ET-AR mRNA的表达的抑制作用。结论:阿托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剂量依赖性下调醛固酮诱导心脏成纤维细胞ET-1/ET-AR系统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甲羟戊酸代谢途径有关。第四部分:阿托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对醛固酮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TGF-β1/TGF-βRⅠ系统表达的影响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对醛固酮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的TGF-β1/TGF-βRⅠ系统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ELISA测定心脏成纤维细胞细胞培养液中的TGF-β1, Western blot检测心脏成纤维细胞TGF-β1,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心脏成纤维细胞TGF-β1和TGF-βRⅠ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1.阿托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对醛固酮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TGF-β1水平的影响:阿托伐他汀和普伐他汀预处理心脏成纤维细胞24 h后,再加入醛固酮(错误!链接无效。)作用48 h后,分别测定心脏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TGF-β1水平。与醛固酮组相比,阿托伐他汀(10-6, 10-5 , 10-4 mol/L)明显减少心脏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TGF-β1水平,且呈剂量依赖性(P=0.113,P<0.01,P<0.01);普伐他汀(10-5, 10-4 , 10-3 mol/L)亦可剂量依赖性减少心脏成纤维细胞中TGF-β1含量(P=0.214,P<0.01,P<0.01)。甲羟戊酸逆转了阿托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对醛固酮(错误!链接无效。)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TGF-β1水平的抑制作用。2.阿托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对醛固酮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中TGF-β1含量的影响:阿托伐他汀和普伐他汀预处理心脏成纤维细胞24 h后,再加入醛固酮(错误!链接无效。)作用24 h后,分别测定心脏成纤维细胞中TGF-β1的含量。与醛固酮(错误!链接无效。)组相比,阿托伐他汀(10-6, 10-5 , 10-4 mol/L)可剂量依赖性减少心脏成纤维细胞中TGF-β1含量(P=0.058, P<0.01, P<0.01);普伐他汀(10-5, 10-4 , 10-3 mol/L)亦可剂量依赖性减少心脏成纤维细胞中TGF-β1含量(P=0.15, P<0.01, P<0.01)。甲羟戊酸完全逆转了阿托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对醛固酮(错误!链接无效。)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中TGF-β1含量的抑制作用。3.阿托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对醛固酮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TGF-β1 mRNA表达的影响:阿托伐他汀和普伐他汀预处理心脏成纤维细胞24 h后,再加入醛固酮(错误!链接无效。)作用8 h后,分别测定心脏成纤维细胞TGF-β1 mRNA的表达。与醛固酮(错误!链接无效。)组相比,阿托伐他汀(10-6, 10-5, 10-4 mol/L)和普伐他汀(10-5, 10-4 , 10-3 mol/L)可剂量依赖性减少心脏成纤维细胞TGF-β1 mRNA的表达(P<0.01)。甲羟戊酸完全逆转了阿托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对醛固酮(错误!链接无效。)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TGF-β1 mRNA的表达的抑制作用。4.阿托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对醛固酮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TGF-βRⅠmRNA表达的影响:阿托伐他汀和普伐他汀预处理心脏成纤维细胞24 h后,再加入醛固酮(错误!链接无效。)作用8 h后,分别测定心脏成纤维细胞TGF-βRⅠmRNA的表达。与醛固酮(错误!链接无效。)组相比,阿托伐他汀(10-6, 10-5, 10-4 mol/L)和普伐他汀(10-5, 10-4, 10-3 mol/L)可剂量依赖性减少心脏成纤维细胞TGF-βRⅠmRNA的表达(P<0.01)。甲羟戊酸完全逆转了阿托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对醛固酮(错误!链接无效。)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TGF-βRⅠmRNA的表达的抑制作用。结论:阿托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剂量依赖性下调醛固酮诱导心脏成纤维细胞TGF-β1/ TGF-βRⅠ系统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甲羟戊酸代谢途径有关。第五部分:p44/42 MAPK信号转导系统在心脏成纤维细胞ET和TGF-β1分泌中的作用目的:探讨p44/42 MAPK信号转导系统在心脏成纤维细胞ET和TGF-β1分泌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ELISA分别测定心脏成纤维细胞细胞培养液中的ET和TGF-β1, 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心脏成纤维细胞p44/42 MAPK和磷酸化p44/42 MAPK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1. PD 98059对醛固酮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ET水平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醛固酮组可促进心脏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ET水平(P<0.01)。PD 98059预处理心脏成纤维细胞24 h后,再加入醛固酮作用48 h后,分别测定心脏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ET水平。与醛固酮组相比,PD 98059(10-5 mol/L)明显减少心脏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ET水平(P<0.01)。2. PD 98059对醛固酮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TGF-β1水平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醛固酮组可促进心脏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TGF-β1水平(P<0.01)。PD 98059预处理心脏成纤维细胞24 h后,再加入醛固酮作用48 h后,分别测定心脏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TGF-β1水平。与醛固酮组相比,PD 98059(10-6 mol/L)明显减少心脏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TGF-β1水平(P<0.01)。3.醛固酮对心脏成纤维细胞中p44/42 MAPK含量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醛固酮可增加心脏成纤维细胞中磷酸化p44/42 MAPK的含量(P<0.01)。螺内酯预处理心脏成纤维细胞2 h后,再加入醛固酮作用4 h后,分别测定心脏成纤维细胞中磷酸化p44/42 MAPK的含量。与醛固酮组相比,螺内酯(10-6)可减少心脏成纤维细胞中磷酸化p44/42 MAPK的含量(P<0.01)。但醛固酮和螺内酯对总p44/42 MAPK含量无影响。4.阿托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对醛固酮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p44/42 MAPK含量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醛固酮可增加心脏成纤维细胞磷酸化p44/42 MAPK的含量。阿托伐他汀和普伐他汀预处理心脏成纤维细胞24 h后,再加入醛固酮作用4 h后,分别测定心脏成纤维细胞磷酸化p44/42 MAPK的含量。与醛固酮组相比,阿托伐他汀(10-4 mol/L)和普伐他汀(10-3 mol/L)可减少心脏成纤维细胞磷酸化p44/42 MAPK的含量(P<0.01, P<0.01)。甲羟戊酸完全逆转了阿托伐他汀(10-4 mol/L)和普伐他汀(10-3 mol/L)对醛固酮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磷酸化p44/42 MAPK的表达的抑制作用。但对总p44/42 MAPK的含量无明显影响。结论:醛固酮能通过MR活化新生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的p44/42 MAPK,诱导ET和TGF-β1表达;阿托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可能通过甲羟戊酸代谢途径下调醛固酮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p44/42 MAPK的活化水平,抑制醛固酮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ET和TGF-β1的分泌,从而减缓心肌纤维化。从分子水平探讨了p44/42 MAPK作为信号转导通路在心肌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螺内酯、阿托伐他汀和普伐他汀抗心肌纤维化的机制,为心肌纤维化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