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棚室作为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在环境条件上与露地栽培有较大差别,同时该环境也为病虫生物提供了适宜的滋生条件,导致病虫生物大量繁殖,加上害虫和致病微生物易发生突变,对农药产生抗药性,因此导致人们对农药的高频、高剂量使用。大量研究证实,农药在设施农业中的持续时期远长于普通种植农业。因此这也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的问题:设施环境中农药的长期使用是否对土壤生命活动产生影响。烯酰吗啉在农业中广泛应用的杀菌剂,易在土壤中产生残留,对土壤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由于频繁施用,导致烯酰吗啉在土壤中的含量逐渐积累。土壤微生物学是检测土壤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变化能够反映农药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危害。通过室内分析试验,研究杀菌剂烯酰吗啉的频繁施用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土壤酶活性影响是亟需解决科学的问题。本试验以烯酰吗啉为供试农药,探讨其对土壤中酶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得出以下结果:(1)烯酰吗啉对土壤多酚氧化酶、蔗糖酶活性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喷施含量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呈现出刺激-抑制的趋势;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不显著;对土壤磷酸酶活性抑制程度显著强于脲酶活性。(2)烯酰吗啉对土壤呼吸强度抑制作用显著,且烯酰吗啉含量越高、施用次数越多,抑制作用越强。烯酰吗啉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且施药浓度越高,次数越多,抑制作用越大。(3)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可以采用土壤多酚氧化酶,蔗糖酶土壤呼吸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作为烯酰吗啉污染的生物学指标。(4)多次施用低含量(5,10 mg/kg)烯酰吗啉累积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物种丰富度以及均一度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高含量(25 mg/kg)烯酰吗啉不同喷施次数,均会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各处理在第一次施用后,只有高含量(25 mg/kg)烯酰吗啉对土壤AWCD值影响明显,对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性抑制作用显著;在第二次和第三次施用后,无论是低含量(5,10 mg/kg)还是高含量(25 mg/kg),烯酰吗啉处理土壤AWCD值总体显著减小,表明其对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强。施用烯酰吗啉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方式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其中土壤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类碳源利用率明显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