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随着“互联网+”的广泛运用,给基层政府政务服务的发展带来了更多可能。2016年4月26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的提出为我国政府提高服务效能提供了新的思路。近年来,“互联网+政务服务”把互联网技术与电子政务相结合,在政府功能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互联网+”视角下,如何科学地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战略以及为提高政务服务效能提供良好的政策和应用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学界大多认为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需要建立并正式上线运行网上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因此本文聚焦于正式上线运行网上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对各省份政务服务能力的影响力,对网上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的效用进行实证数据的验证,揭示了“互联网+政务服务”政策出台→正式开通网上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提高的传导机制,并通过对结果的深入挖掘提出相关建议,具有较高的学术和应用价值。本文的研究在理论部分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将“互联网+政务服务”相关内容进行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研究;在实证分析部分,将原有的指标体系进行修正,再采用熵权法进行指标赋权,得到30个省份2013-2017年的网上政务服务能力绩效得分作为数据基础,最后采用双重差分法(DID),使用stata15.0进行政策效果评价。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并进行平行趋势检验、双重差分、稳健性检验等一系列实证。通过理论与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果:正式上线运行网上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显著提高了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在“互联网+”视角下,网上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主要通过完备政务服务方式、增加办事指南准确度等方面来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受经济条件、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影响,网上政务服务发展水平在不同区域存在较大差距,呈现出“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总体格局。基于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以下建议:推动数据共享服务模式,提高在线办理效率;拓宽网上政务服务渠道,构建政务发展新模式;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环境,加强法制建设。本文在“互联网+”的视角下,对全国30个省份的地方政府政务服务能力进行测度,拓宽了研究视角;并且采用双重差分法(DID)研究“互联网+政务服务”政策效果,完善了该领域的评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