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外辅导教育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教育事业中不可忽视的一种教育现象,如今,中小学生在走出校园大门后就会走进辅导班的现状,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校外辅导教育是在主流学校教育之外,以各式各样的校外辅导班作为主要载体,或“培优补差”或培养学生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的教育形式。本研究以参与物理科目校外辅导的高中生为受教对象,以从事校外辅导教育的在校大学生和辅导机构专职老师为施教对象,学生在完成主流学校的学习任务后,参加的由非主流学校工作人员组织的、在主流学校之外开办的且具有营利性质的校外辅导班,其目的是进行“培优补差”以提高物理学科成绩的教育活动。本文通过对参与物理校外辅导教育的在校大学生、辅导机构专职老师、高中生以及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对其参与物理校外辅导教育的动机进行分析。通过调查发现,参与物理校外辅导教育的大学生一方面可以在勤工俭学的同时获得教学技能上的提升,另一方面可以提前接触社会,积累经验;辅导机构的专职物理老师之所以从事这一行业,除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外,可以作为跳板缓冲就业压力;高中生参与物理校外辅导,大多数都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物理学习成绩;而学生家长要求孩子参加物理校外辅导,一方面希望通过物理校外辅导克服孩子对物理的畏难情绪,另一方面,“高考理综看物理”的观念深入人心,家长更多的是想切实提高孩子的物理成绩,在高考中获得一定的优势。本文以《超重与失重》为例,针对在校物理教学和辅导班物理教学进行了教学设计,进而比较了两种教学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目标以及教材选择、师生关系上的不同之处。在校教学以班级为单位,可以充分发挥集体教育的优势;辅导班教学更多的是以一对一的形式展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校教育注重发挥学生团体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实现双赢;在校外辅导教育中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辅导班的专职辅导老师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导致其教学责任感相对较低,在教学方式上,师生之间只是单向的知识输入与输出,辅导老师不能对学生物理水平及与之相关的课程进行全面的了解,无法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进行长期的追踪;对于学习紧、任务重的高中生来说,一方面接受在校的教育,一方面接受校外的辅导教育,无形中加大了自己的课业负担,对于不同的学生,如何实现在校教育和校外辅导教育在共同促进学生发展上的优势互补也是本论文的研究重点。在校外辅导教育盛行的背景下,本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状,针对物理校外辅导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如何提高辅导班专职老师的教学责任感,真正做到对学生负责;高中生在物理校外辅导教育中如何明确校外辅导目的,提高学习效率;学生父母在给孩子请物理校外辅导老师时如何做好考察工作,避免盲目从众;从而为辅导班专职辅导老师和高中生及其家长提供可参考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