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表明,全世界有5亿残疾人,占人口总数的10%左右,其中80%分布在发展中国家。我国目前有残疾人6000万,并以每年70—80万的人口速度增长,如果连同其亲属在内,涉及到数以亿计的中国公民。作为人类社会的产物,残疾人同样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但由于自身的生理缺陷,该群体在社会竞争中长期处于不利地位,在社会资源的配额上具有经济利益的贫困性,在社会生活质量的评估中具有生活水平的低层次性,在社会竞争和社会交往中具有承受能力的脆弱性,是典型的弱势群体。 2002年3月,朱镕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使用了“弱势群体”这个词,并提出把保护弱势群体作为当年的重点工作来抓,同时强调对弱势群体的关心,不能仅止于物质上的帮助,而应从弱势群体的精神上入手,体育作为整个人类共同的优秀文化遗产,对每个人的生活都有积极作用,它在促进人类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还在人的精神领域促进着人的健全发展。本文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弱势群体参与全民健身与对策”子课题的研究,既是“弱势群体”参与“全民健身”的广泛性、全民性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全民健身”的社会功能帮助“弱势群体”摆脱“弱势”作用的充分反映,更是我们党和政府对人民高度负责,对弱势群体给予极大支持与帮助的集中体现。 本文根据大量的社会调查,以体育活动为载体,以社会学、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作为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里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在残疾人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收入、残疾类型等人口学变量和城市等不同纬度上,对残疾人参与全民健身的认知、残疾人参与全民健身的动机、残疾人的体育消费水平、残疾人参与全民健身的行为与内容以及开展残疾人全民健身活动的组织与投资模式等内容进行了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如下: 1.目前大多数残疾人已具有了较强的体育健身意识和一定的体育消费意识,但体育健身行为和体育消费能力较差。 2.大多数残疾人有参与全民健身的动机,但目前其参与全民健身的动机还无法转变为行为。 3.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依次是强身健体、祛病康复、消遣娱乐、缓解压力、自强自立和社会交往等,说明大多数残疾人已经认识到体育的多功能性。 4.残疾人参与全民健身的消费水平较低,有相当一部分残疾人没有参与体育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