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咪鲜胺是一种广谱高效的咪唑类杀菌剂,具有向顶性传导活性,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从而使菌体细胞膜功能受破坏而起作用。咪鲜胺化学名称为:N—丙基—N[2—(2,4,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咪鲜胺是一种广谱高效的咪唑类杀菌剂,具有向顶性传导活性,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从而使菌体细胞膜功能受破坏而起作用。咪鲜胺化学名称为:N—丙基—N[2—(2,4,6—三氯苯氧基)乙基]咪唑—1—甲酰氨(IUPAC)。一般情况下咪鲜胺在环境中的降解,首先是降解成单个或结合态的N—丙基—N[2—(2,4,6—三氯苯氧基)乙基]脲(BTS 44 595)和N一醛基—N—丙基—N[2—(2,4,6—三氯苯氧基)乙基]脲(BTS 44 596)。BTS 44 595和BTS 55 596最后降解成2,4,6—三氯苯酚。少量的2,4,6—三氯苯酚与微量的2,4,6—三氯苯氧基乙酸结合在一起。为掌握咪鲜胺在蘑菇上使用后的残留情况,为评价咪鲜胺对环境的安全性和制定其在蘑菇中的安全、合理使用准则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建立了咪鲜胺残留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SPE—HPLC)检测方法。在本方法中待测蘑菇样品加乙腈和助滤剂高速均质化后,抽滤,提取液加NaCl溶液水洗并用二氯甲烷萃取,所得二氯甲烷溶液在浓缩和置换溶剂后,过PSA小柱和C18小柱进行固相萃取,流出液以微孔滤膜过滤后即可以HPLC进行测定。该方法的检出限(LOD,S/N>3)为0.038mg/L,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2.6—100.3%,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8—9.2%之间。SPE—HPLC方法对于蘑菇样品中咪鲜胺的残留分析,相对于常用的气相色谱(GC)法而言,具有更简便快捷、更经济、线性范围更宽的特点。2.建立了咪鲜胺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LC—ESI/MS)检测方法。在本方法中待测蘑菇样品加乙腈高速均质化后,离心,提取液加NaCl和MgSO4盐析,取部分有机相浓缩后加入PSA进行固相萃取,净化后的乙腈溶液以微孔滤膜过滤后即可以LC—ESI/MS进行测定。该方法平均加标回收率在88.5%—99.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2.0%—7.7%之间。在提取液不浓缩的情况下,可达到的检出限(LOD,S/N>10)为2.86μg/L,而且检出限还可以通过加大处理蘑菇的量或减小最终定容体积继续降低。以LC—ESI/MS法测定蘑菇样品中咪鲜胺残留,具有简便快捷、灵敏度高、检出限低、选择性高等特点。3.以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法对田间试验采集的蘑菇和土壤样品进行测定。通过对2004年至2006年3年2批的试验材料的测定,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咪鲜胺在蘑菇上消解较快,而在土壤(培养基)中消解较慢,其半衰期分别为3.5天和20.3天左右。咪鲜胺在蘑菇上的消解动态符合如下负指数方程:2005年C=12.6561e-0.1981t,r=-0.9898;2006年C=21.2882e-0.2205t,r=-0.9746。咪鲜胺在土壤中的消解动态符合如下负指数方程:2005年C=17.0077e(-0.0333t0,r=-0.9618;2006年C=63.4902e-0.0341t,r=-0.9620。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随咪鲜胺施药剂量增大,施药次数增多,蘑菇和土壤中咪鲜胺残留量也相应增高;随样品采集时间与施药时间间隔的增长,蘑菇和土壤样品中咪鲜胺的残留量则相应降低。4.利用建立的气相色谱法对咪鲜胺在蘑菇和土壤中的最终代谢产物2,4,6—三氯苯酚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蘑菇中2,4,6—三氯苯酚的残留量在施药后的一段时间内呈增加趋势,在第3天左右达到峰值随后开始降低,且残留量随取样时间与施药时间的间隔的增长而减少;在土壤中2,4,6—三氯苯酚的残留量在施药后一直呈增加趋势;与蘑菇中2,4,6—三氯苯酚残留量显著的变化趋势相比,土壤中2,4,6—三氯苯酚残留量的变化趋势则表现得比较平缓。
其他文献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要想提高阅读教学水平,我认为要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并且开展多种读书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 阅读兴趣 阅读方法 读书习惯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凭借着一篇篇课文,以理解内容为起点,向学生传授遣词造句、组句成段、连段成篇和记叙、议论、说明等语言文字
本文研究了初始培养基中不同营养成分(碳源、氮源)及其它影响因子如初始pH、温度、转速、装液量及接种量等对一株棘孢木霉菌株Tr148c分生孢子产量的影响。以马铃薯液体培养基(PDB)为初始培养基对上述各单因子进行了优化测试,并在此试验基础上进一步采用了一个3水平4因子的正交实验法,对碳源含量、氮源含量、装液量和转数4个因子进行了优化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最优发酵条件为:当培养时间144h时,甘露醇(3
【关键词】信息技术 项目学习 学习方式 一、理论基础 项目(Project)一词是人们经常听到的,指的是事物分成的门类。教学中的“项目”指的是一种能引起学生兴趣、值得深人探究的问题或任务。项目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对真实世界主题进行深入探究的一种学习模式。真实世界主题可能是一个问题,也可能是一项有意义的任务。学习者通过构想、验证、完善、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等自主学习活动,最终形成一个学习成果。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相应的对教学体制的改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对机械制造专业方面的人才的需求迫在眉睫。因此,为了进一步向社会输出优秀的机械制造专业的人才,需要各大高校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培养,让其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为社会培养出尖端的人才。 关键词: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体制 一、引言 在全球化程度逐渐加深的今天,国家、社会、企业为了追
摘 要:ESP已被普遍开设在高职院校的英语课堂中,应用型本科大学其主要办学目的是应用型,而不是传统的以搞科研为主要目的,本文将ESP与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教学相结合,探讨其可行性。 关键词:ESP;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教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并成功加入了WTO,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全球化。为迎合时代发展,满足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学习英语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因此各高
【摘 要】“群文阅读”就是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本文论述了群文阅读教学的优势,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来五个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对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有一定启示。 【关键词】 群文阅读 优势 策略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的简称,是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就是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
从传统药用植物及一些特殊环境植物的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中寻找新型活性物质,是内生真菌研究的主流之一。H-18菌株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从优良抑菌植
一、课题的提出 (一)现实状况 新课程的文章增强了可读性,激发了学生读文的兴趣,同时也渗透了许多科学方面的知识,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新课程教材倡导“多认少写,提早阅读”,随着识字量的增多,由于学生个体记忆水平的差异,语文阅读技能的悬殊,从而存在着比较大的阅读障碍,便逐渐产生了学习语文有困难的学生(下面简称“学困生”)。课堂上,他们是旁观者,由于他们的表达能力较差,阅读能力欠缺,课堂上不愿发言
白菜黑斑病是危害白菜生产的世界性病害,该病主要由芸薹链格孢菌[Alternaria brassicae(Berk.)Sacc.]引起。此病害越来越成为白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需要进行全面系统的流行学研
摘 要:主要分析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在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学习方法和学习兴趣方面的一些建议,从根本上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对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的学习态度的转变和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C语言;非计算机专业;效率 C语言对诸多初学者而言,更多的感觉是内容过于抽象,知识点、语法规则、计算符号繁多,且难以理解并加以推广使用。笔者从自身的教学经历及实践过程中,思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