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葵种子咖啡碱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m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秋葵(Abelmoschus esculentus(L.)Moench):中文学名咖啡黄奎,别名秋葵。原产地位于埃塞俄比亚南部,近几年在我国南方比较多见。其果实可以供人们食用,根据颜色可分为绿色和红色两类,口感娇脆鲜嫩肉汁量高,纯润而不腻,味道独特,其种子可作为榨油原料。黄秋葵营养价值高,近年来成为家喻户晓的保健蔬菜。黄秋葵种子也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其蛋白质含量可达28%左右,含有丰富脂肪酸,尤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所占比例较高。咖啡碱具有抗氧化,抗疲劳,提高记忆力以及抗癌等作用。国内黄秋葵种子多为榨油所用,利用率较低。开发黄秋葵种子中的咖啡碱可提高种子的利用率,以此为基础研究功能型保健食品,有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本文主要针对黄秋葵种子中的咖啡碱,通过超声波辅助、乙醇加热回流的方式进行浸提。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经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29组优化试验,通过方差分析得出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4h,乙醇体积分数79%,提取温度86℃,料液比1:20,在此条件下咖啡碱实际得率为1.04mg/g,并经过重复性试验验证,其重复性良好。在此基础上,以黄秋葵种子咖啡碱粗提物为原料,对其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体外分别对还原能力和DPPH,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三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显示,伴随咖啡碱样品浓度的增加,其还原力和3种自由基清除能力都呈逐渐上升趋势,具有剂量依赖关系。在样品浓度为4mg/mL时,其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分别达到60.12%和71.62%。样品浓度为10mg/mL时,其还原力和DPPH清除能力分别达到0.752和51.75%,总体抗氧化能力和还原力较好。针对得到的黄秋葵种子咖啡碱粗提物,先后经过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在吸附条件为上样量40mL,吸附流速1mL/min的情况下,吸附率达到69.26%。洗脱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0%,洗脱流速为1mL/min的情况下,解析率达到68.32%。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手动收集咖啡碱对应峰组分,得到分离后的咖啡碱样品。最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质谱对分离后的样品进行分子量测定,结果显示其高效液相色谱保留时间均与咖啡碱标品一致,质谱测定分子量为194.1,与咖啡碱分子量相符,确定了经提取分离纯化后的物质为咖啡碱。本文旨在提高黄秋葵种子的利用价值和经济性,为以黄秋葵种子为原料开发功能性保健食品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S.thermophilus)是酸奶等发酵乳制品中最重要的发酵菌株,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是公认的益生菌,对人体健康有许多积极功效。S.thermoph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四
有机薄膜晶体管在大面积柔性显示、柔性电子存储等方面具有广阔的潜在应用前景。喷墨印刷技术由于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微图形数字化、与柔性衬底兼容等优点而成为一种有
近年来,在营养丰富的食品中发现有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存在,尤其是脂类食品中AGEs含量较高。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食源性AGEs对人体健康具
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要性,不仅从经济思想发展的历史中反映出来,
纳米氧化锌是一种重要的多功能精细无机产品,大量用于橡胶、涂料、催化、气敏器件和压敏电阻器件等重要的工业领域。但是,纳米氧化锌在作为无机添加剂使用时,存在一些问题:如
《燥气总论》(附《燥气验案》)为清代医家陈葆善(字栗庵)倾力所著。陈氏行医数十载,收集燥邪验案22个以示后人。从《燥气验案》中22个典型病例分析燥邪致病的特点,包括发病季
目的:探讨领导者在非结构式团体心理咨询过程中的干预策略。方法:分析材料为两个非结构式团体共11次团体活动过程的逐字稿和录像。将领导者的干预意图和技术对应组合后形成领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基于消费者情感需求下的家居服设计应用,从情感的角度出发,对人的情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炼出情感需求下消费者的消费生活的表现,结合家居服产品的设计实践
说起大麻,相信很多人都会避之不及,但在纺织行业,有人却把用它做成的T恤衫卖到了1400元/件,净利润达30%多,在这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一项由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军需装备研究所开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