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再生能源对解决过度使用化石能源导致的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是目前能源领域的研究重点。由于光合作用强、不占用耕地和生长周期短等优势,微藻作为第三代生物质燃料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微藻等生物质直接转化得到的生物油仍存在热值低,含氧量高,酸值高等不足,严重阻碍了生物质燃料的实际应用。因此,改善生物油品质是开发生物质能源的必经之路。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转化过程中加入塑料与生物质共处理来提升生物油品质的工艺受到了广泛关注。迄今为止,有关生物质与塑料共处理的研究对象侧重于陆生生物质(例如纤维素等),微藻和塑料的报道比较少。同时,塑料与生物质共处理过程的相互作用机理尚不清楚。基于此,本文选择杜氏盐藻与聚丙烯(PP)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了微藻与塑料的共热解和共液化过程,主要成果如下:热重分析结果表明,杜氏盐藻主要在200-600℃的范围内裂解,PP的热解发生在350-550℃之间。杜氏盐藻和PP的共热解呈现出明显的分段现象。在共热解过程中,150-410℃间主要发生杜氏盐藻的热解,而410-600℃主要发生PP的热解。当PP的粒径足够小时(120目以下),加入PP可以降低杜氏盐藻的热解温度和反应活化能,而杜氏盐藻的存在则会使PP的热解温度和活化能升高。说明PP对杜氏盐藻的热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PP:杜氏盐藻=6:4时,它们间的相互作用最明显,此时杜氏盐藻的热解活化能从166.9 kJ/mol降低到142.9 kJ/mol。TG-FTIR和TG-MS分析发现,加入PP可以减少杜氏盐藻热解产生的CO2产量,说明PP与CO2或生成CO2的含羰基化合物发生了反应。在共液化过程中,PP与盐藻比例为2:8时,PP与盐藻间的共效应达到最大,说明溶剂的存在对两种原料间的相互作用有较大影响。在340-370℃下,PP在液化过程中几乎不发生液化,因此,PP的加入对生物油产率的影响不大,而是主要表现为对液化油相产物组成的影响。杜氏盐藻单独液化时,油相产物中酸的相对含量可达到18.73%,而加入PP可以大幅度降低酸含量,当PP与盐藻比例为8:2时,产物油中的酸含量已低于GC-MS的检出限(低于100ppm)。最后,本文对共液化过程中微藻的主要成分糖类脂质蛋白质的反应途径及与PP的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考察。发现PP对藻类中糖类的分解途径有明显的影响,而且加入PP可以促进含氮化合物的Maillard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