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秸秆全量深埋还田机设计与试验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renwa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如何处理水稻秸秆”这一问题始终困扰着黑龙江乃至东北地区水稻的生产。尽管针对秸秆处理问题国家提出“秸秆五化方针”,但东北地区暂时还没有完善、成熟的收储运体系,离田成本较高,因此水稻秸秆就地机械化还田成为了当前解决秸秆处理难题的首要选择。综合分析国内外各种机械化还田模式及研究现状,东北地区作业环境应采用水稻秸秆整秆深埋还田作业模式对水稻秸秆进行机械还田。本文针对目前水稻秸秆整秆深埋还田作业存在牵引动力需求大、作业过程中壅土现象严重的问题,结合北方寒地水稻一熟田作业环境及秸秆还田农艺要求,运用理论分析、虚拟仿真、试验设计等方法对水稻秸秆全量深埋还田机展开研究与设计。(1)以北方寒地水稻一熟田作业环境、秸秆还田农艺要求及土壤物料特性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物理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北方寒地水稻一熟田作业环境、秸秆还田农艺要求及土壤物料特性进行测定分析,测量指标主要包括:机具前进速度、秸秆留茬高度、单位面积秸秆鲜重、土壤坚实度、土壤含水率等作业环境;摩擦系数、堆积角、土壤容重等土壤物料特性;及碎土率、地面平整度、作业效率、油耗和还田率等农艺要求,为后续水稻秸秆全量深埋还田机结构设计和虚拟仿真参数设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2)通过对水稻秸秆还田作业过程分析,确定机具前方壅土现象是导致机具牵引动力需求过大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查阅文献及理论分析,确定增强刀具抛土能力可以解决机具前方壅土问题,并选用凿型刀刀型对还田刀进行重新设计。(3)根据水稻秸秆全量深埋还田机工作过程中土壤与还田刀间的相对运动状态,将水稻秸秆全量深埋还田机工作过程划分为加速阶段、拋运阶段及空转阶段,基于运动学及动力学原理,构建工作过程中各阶段土壤与还田刀间相对运动状态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并利用MATLAB软件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确定还田刀弯折线角度为55°,还田刀弯折角度为77°,还田刀切向宽度为100mm,刀辊转速为190r/min,在此参数条件下,抛扬时间0.0426 s时,土壤颗粒与还田刀相对静止,土壤颗粒首次被抛扬时绝对速度方向为刀辊后方。随后对还田刀排列布置进行设计,完成水稻秸秆全量深埋还田机旋耕装置设计。(4)根据已设计水稻秸秆全量深埋还田机旋耕装置结构参数,对水稻秸秆全量深埋机传动系统、罩壳及挡草栅进行设计,确定传动箱传动比为54:23,副传动箱齿轮模数为8.15,齿数分别为19、31、23,确定了水稻秸秆全量深埋还田机罩壳曲线的阿基米德螺旋线方程,并根据碎土率国家标准农艺要求确定相邻两挡草栅条间距为3.6cm,挡草栅上均布58个挡草栅条,完成水稻秸秆全量深埋还田机整机配置。(5)为探究各结构参数、运动参数对水稻秸秆深埋还田机的影响机理、验证构建理论数学模型的正确性,结合水稻秸秆全量深埋还田作业环境及土壤颗粒物料特性,基于离散元法及试验设计思想,利用EDEM软件对土壤颗粒工作过程运动状态进行数值模拟,设计分别以刀具切向宽度、弯折线角度和刀辊转速为因素的3个单因素虚拟仿真试验,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符,并以单因素试验结果为依据设计三因素五水平旋转正交回归试验,试验结果证明水稻秸秆全量深埋还田机结构参数及运动参数设计合理。(6)为检测水稻秸秆全量深埋还田机田间作业性能,于黑龙江省各地进行田间性能检测试验。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对机具作业性能及各指标对作业性能影响规律进行田间性能验证试验,试验证明机具可在留茬高度140~260mm,离地间隙40~100mm,前进速度1.6~3.0km/h的作业环境下完成作业,各项指标均高于农艺要求,并利用方差分析及极差分析方法揭示了各因素对各指标的影响规律,并分析各因素对各指标的影响机理。在黑龙江省呼兰区进行了水田田间对比试验,在土壤环境较为粘重的情况下,对水稻秸秆深埋还田机、旋耕机及铧式犁作业效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秸秆全量深埋还田机除牵引动力、油耗方面略高于旋耕机外,其余作业指标均远优于旋耕机,而铧式犁无法在此土壤环境下完成作业。在黑龙江各地区进行田间适应性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秸秆全量深埋还田机可以在牵引动力67.11kw的情况下完成作业且作业效果满足农艺要求。其中七星农场田间试验中,对秸秆翻埋深度进行测量,试验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水稻秸秆翻埋深度均在5cm以上,不会影响后续插秧作业质量;阿城区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秸秆全量深埋还田机在粘重土壤环境下牵引动力52.20kw无法满足作业要求。本文将为水稻秸秆全量深埋还田作业提供技术参考与理论支撑,有效降低水稻秸秆还田机作业牵引机具动力需求,减轻机具前方壅土现象,促进水稻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加快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
其他文献
据全国老龄办2019年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经超过2.5亿人,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在此背景下中国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也日益凸显。当前,中国很多养老机构在空间设计方面还较为落后,由于大部分机构在设计之初只是仅仅为了考虑老年人的食宿和一些简单的安全问题,而对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缺乏研究,因此在养老院的整体建筑设计上,建筑细节设计上并没有结合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进行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血友病性关节病患者关节腔局部注射时的引导作用、疾病评估和疗效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苏北人民医院门诊诊治的血友病A型患者,符合血友病性关节病的诊断标准。共纳入血友病A患者28例,共32个目标关节,其中18个膝关节,7个踝关节,7个肘关节。所有患者均为男性,中位年龄22岁(11~43岁),Ⅷ因子平均水平0.82%(0.24~1.59%),抑制
近年来,农产品安全网络舆情这一关乎民众健康和社会安定的重大问题越来越受到网民的重视,充分认识农产品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并对其发展进行有效控制,成为目前迫切需要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农产品网络舆情最主要关注的是舆情传播过程中网民情感倾向的变化趋势,以及舆情信息的扩散机制及其关键影响因素,这是准确把握舆情发展动态及其潜在风险,并进行科学引导和干预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本研究基于农产品网络舆情的特点,综合运用
由于猫在家庭饲养、科研以及教学中的价值日益突出,因此猫健康问题以及疾病治疗问题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研究猫的安全、可行的复合麻醉用药势在必行。本研究以家猫为实验动物,选取了适用于猫的不同类麻醉药进行复合使用。通过观察麻醉过程对麻醉效果加以确定,通过对实验过程进行监测,对复合方案对猫的生理机能影响进行判断;同时通过肝肾功能、血常规和血液中电解质等相关指标监测,得出复合麻醉剂对猫的主要器官的影响。最终
在电介质晶体中,晶胞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会导致出现电偶极矩,产生的电极化强度不等于零,因而材料具有自发极化的特性,晶体的这种性质叫铁电性。目前的铁电材料有千余种,其在微电子机械系统、射频识别系统以及半导体存储器件中具有广泛应用,其中铁电随机存储器(Fe RAM)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应用之一,它能将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的快速读取和写入访问与非易失存储的断电保留数据能力结合起来,有望在小型电子设备中得到广泛的
离子电子学是一个通过离子迁移和重排控制电子特性的交叉学科领域,它覆盖了电化学、电子工程和生物科学等诸多研究领域,从而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本文选择具有丰富晶体结构和性质的MoO_3材料和常见的铁磁金属Co材料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离子液体门电压和紫外光照射MoO_3和Co基器件,通过光、电两种方式调控了它们的光学、电学和磁学性质,并探究了相关机制。(1)光、电调控MoO_3薄膜的性质。初始态时,MoO_
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是一种多年生常绿植物,它喜阴、喜湿、喜温。茶树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常会遭遇非生物逆境胁迫的影响,而植物在非生物逆境胁迫环境下,合成积累一些渗透物质保护自身,脯氨酸就是最普遍的一种渗透物质。目前关于茶树在逆境非生物胁迫下的研究,前人的研究结果各不相同,存在着很大差异。而茶树中脯氨酸代谢的分子机制研究目前还不够全面深入,因此探究脯氨酸在茶
乡村教师专业素养影响着乡村教育质量,提高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本研究以山西省乡村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主要了解乡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现实状况,分析影响乡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乡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对策。为提升山西省乡村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研究主要从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两个层面展开。理论研究在大量收集
学位
2019年是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第40年,我国民营经济在这40年中经历了风风雨雨,从无到有,由小变大,正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现如今的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创新、增加居民就业、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产业支柱,并且对推动我国经济前进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习近平提出在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带领下,我们国家的民营经济正在大踏步的前进,所以不但要依托市场经济,更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此外,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