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发热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meiy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作为改良的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不仅具备PLIF的所有优点,同时避免了PLIF的危险性和局限性,目前已经成为各种腰椎退行性疾病(LDD)的主要术式。但是,TLIF同样也面临一些问题,术后发热是此类手术后常见现象,术后发热不仅增加患者和家属的心理负担、延长住院周期、增加住院费用,而且对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造成众多不便。目前,关于TLIF后发热危险因素研究尚少,哪些因素值得关注尚无定论。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发热特点和危险因素,以及评估发热诊断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2018年1~12月接受TLIF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术前1d至术后7d每日的最高体温,将术后发热定义为体温超过38℃,根据是否发热分为发热组和未发热组,同时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糖尿病、手术时间、手术节段、术中自体血液回输、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丢失值、异体输血及感染等因素,对上述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术后发热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390例患者接受TLIF,其中175例患者出现术后发热,发热发生率为44.9%(175/390);其中男66例,女109例,年龄23~84岁(61.67±10.55岁)。在发热病例中,第1次发热症状以术后第1日最常见(83例,占所有发热病例数的47.4%),术后第3日(42例,24%)和术后第2日(40例,22.9%)次之;住院期间患者平均最高体温为术后第2日37.91±0.57℃;术后发热发生率最高见于术后第2日(90例,23.1%),术后第1日(84例,21.5%)和术后第3日(83例,21.3%)次之。在90项发热诊断检查中,共有8项结果呈阳性(8.9%),其中包括5例尿液分析阳性(12.5%),2例尿液培养阳性(12.5%),1例伤口培养阳性(50.0%)。与非持续发热者相比,术后持续至少3日发热者,其感染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体温未超过39.0℃患者相比,体温超过39.0℃的高热患者,其感染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术中自体血液回输、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丢失值、异体输血有统计学差异(P<0.1),年龄、性别、BMI、糖尿病、手术节段、感染无统计学差异(P>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异体输血和手术时间为术后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中自体血液回输为术后发热的保护性因素(OR=0.10,P<0.05)。结论TLIF后发热较常见,且多在术后前3日,异体输血和手术时间延长会增加TLIF后发热的发生风险,而术中自体血液回输可以降低术后发热的发生风险。虽然TLIF后发热与感染无显著相关性,但是对于持续发热或者高热患者,还是应该引起外科医生的重视。由于阳性检测率低和相应产生的高昂费用,应避免常规使用血液培养评估TLIF后发热患者。
其他文献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发展速度的增长,我国的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城市建设策略也正逐步从“增量发展”向“存量发展”转变。中小城市作为城镇发展的重要力量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在中小城市中,是否需要建造高层、如何布局城市高层建筑以及如何在“减速增效”的时代语义下探索出一条兼顾效率与美学要素的城市新区建设道路是当下的热点议题。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CAS)是研究系统主体与环境相互关系的方法论,因其具有较强的泛化能
水是城市发展的资源,更是构成城市景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绿共同构成了城市生态本底。然而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城市下垫面被改变,自然水系空间被大量改造,自然水文过程受到扰动而变得紊乱,城市水系连通性下降且变得破碎,城市环境对水的耐受程度和调蓄能力极大衰减,加之不断加高的堤防工程,致使大部分的雨水无法自流进水体中,与此同时随着河道的淤积、河床的升高,许多南方城市河道正在逐渐变成“悬河”,由此也
唐人街作为历史阶段的写照,是全球化的小缩影。它是中华文化的聚集点,更是非华人认识中华文化的第一站。探索唐人街的更新与保护,可以为世界其他唐人街未来的城市发展提供思路及借鉴作用。本文介绍了唐人街的历史演变,在世界众多唐人街中选择了华盛顿、新加坡和马六甲三地的唐人街进行研究,前两处唐人街就其历史背景,保护与更新现状进行探索。也得出了唐人街对一国历史的见证和对一国经济的积极作用。对雅加达唐人街进行重点研
温度是表征光伏板发电效率的一个重要参数,光伏板的发电效率随着其内部电池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对光伏板的降温至关重要。而且,在降温的同时保证光伏板表面温度分布的均匀性是确保其发电可靠性和工作寿命的重要因素。具有光电光热一体化功能的PV/T组件可以在给光伏板降温的同时收集组件吸收的热量再利用。但PV/T组件对光伏板的降温幅度和降温的均匀性很难保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对热管型PV/T组件的设计进行了研
体外心脏模型的构建对于提高药物心脏毒性筛选的精准度、研究心脏相关疾病的病理机制至关重要。在生物体中,细胞间、细胞和细胞外基质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等行为均受到细胞外基质的影响,因此模拟支持诱导心肌细胞生长的微环境是构建体外心脏模型的关键之一。以往研究中构建微环境通常使用的软刻蚀、静电纺丝、微立体光刻等技术加工精度低、操作复杂,制备的支架诱导效果不佳。故而本文提出了双光子聚合激
现阶段,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方兴未艾,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的建设逐步由绿地功能的实现与拓展转向存量绿地空间环境品质的提升。城市绿地空间规划与管理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结构调整与把握的重要环节,其在空间功能与结构中的优化途径一直是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城市结构性绿地类型体系中的带状结构性绿地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生态环境和城市游憩服务两个维度的绿地评价方法。旨在拓展不同结构层次与尺度下的城市绿地的内容研究,探索丰富
居住型历史地段既是重要的城市遗产,拥有自身的特殊性和价值,也是城市社区的组成部分。为避免开发建设带来的价值破坏,目前已有很多研究从社区角度探寻居住型历史地段的保护与发展路径。社区特征作为社区的基本属性,与保护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本文从社区特征的角度,深入研究、分析南京民国居住型历史地段,提出针对性策略。本文的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国内外近现代居住型历史地段保护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南京民国居住空
建筑从诞生起就拥有地域性的特征,然而在现代主义的发展中渐渐消失。对现代主义中僵化的部分进行批判而产生的批判性地域主义思想发展至今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并渗透进世界各地的建筑设计中。日本当代公共建筑中既包含了现代建筑的特征,也传承了日本传统文化中的“暂时性”建筑思想,并已经获得了世界范围的成功。本文希望通过对日本当代建筑师作品的分析,从而去理清日本当代建筑师是如何继承并发展“暂时性”建筑思想,尽可能展现西
近年来Twitter、Facebook、新浪微博等社交应用的用户及内容信息量激增,其中包括难以辨别真假且需要被抑制的信息,本研究将其称为特定信息。现有社交网络信息抑制相关工作主要通过辨别信息本身的真实性来切断传播源头,或者通过将网络中的某些传播者去除来切断传播路径,而鲜有通过传播过程进行信息抑制的研究。针对现有社交网络信息抑制研究的不足,本文将从真实的微博社交网络出发,利用用户属性及文本数据,对用
婴儿自发表情是指婴儿自然发生的面部表情,能够传递意图与情绪信息,受到心理学、教育学和临床医学的广泛关注。婴儿表情识别技术在智能家居、医疗保健、早期教育等方面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人工智能的崛起和迅猛发展,以成人为研究主体的表情识别取得了显著成果,而很少有研究关注婴儿表情。婴儿自发表情识别研究存在如下挑战:婴儿面部皮肤光滑、褶皱纹理浅、毛发颜色淡和表情表现力弱的特点使得表情特征不易辨识;婴儿自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