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滤是一种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的分离技术,近几年来获得了迅猛的发展。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围绕PVC中空纤维纳滤膜的制备,从市售的PVC中空纤维超滤膜出发,分别用二次缩孔法、紫外接枝法和界面聚合法尝试制备PVC中空纤维纳滤膜。考察了各方法的可行性。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研究采用PVC与P (VC-MAA)共聚物共混相转化法制备表面含有羧基的PVC平板超滤膜,在DCC催化作用下,使间苯二胺的胺基与膜表面的羧基反应,从而达到二次缩孔改性的效果。研究发现二次缩孔后膜表面化学组成、zeta电位发生明显变化,水通量下降,对BSA、葡聚糖100000的截留率上升,对MgSO4的截留率下降,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但由于PVC中空纤维超滤膜表面羧基含量太低,该方法并未成功。以PVC中空纤维超滤膜为基膜,丙烯酸为接枝单体,采用紫外辐照接枝聚合制备纳滤膜。研究发现为避免紫外辐照对膜本体结构的破坏,紫外辐照时间应控制在3min以内。辐照时间和单体浓度对接枝率有显著影响。辐照时间越长、单体浓度越大,接枝率越大。接枝后水通量以及对BSA的截留率均提高。接枝膜经NaOH溶液处理后,聚丙烯酸链段上的羧基转化为羧酸根离子,通量增加。HCl溶液处理后,通量有所降低。以PVC中空纤维超滤膜为底膜,间苯二胺为水相单体,均苯三甲酰氯为油相单体,采用界面聚合法成功制备出PVC中空纤维复合纳滤膜。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得到一系列具有不同截留分子量的中空纤维复合纳滤膜。当水相溶液浓度为1.0%(表面活性剂SDS浓度0.05%,酸吸收剂浓度0.6%),油相溶液浓度为0.3%,晾置时间为40min,界面聚合反应为1min时,得到的复合纳滤膜性能最好。在0.3MPa下,通量达到17.8L/m2·h,对刚果红的截留率大于99%,对甲基橙的截留率大于90%,对MgS04的截留率也达到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