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机体常出现严重的代谢紊乱,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紊乱及神经传导异常等,表现为高分解、高代谢状态;同时,免疫功能受到严重抑制,易导致机体发生严重感染、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由此影响正常的胃肠功能,难以保障有效的肠内营养,机体呈现为负氮平衡,进一步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导致病死率及病残率增加。因此,恢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正常的胃肠道功能,纠正失衡的营养状态,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对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显得尤其重要。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在结直肠恶性肿瘤围手术期的运用,能够有效防止肠道的菌群失调,促进肠道和肝功能的恢复,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术后感染率。但是目前将益生菌应用于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研究较少,还难以确定益生菌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重症患者能否发挥有利作用。本研究通过观察早期肠内营养中添加益生菌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以及预后的影响,以期为高血压脑出血的综合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泸州医学院附属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期间连续收治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身体一般情况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在入院后48~72h开始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组在肠内营养基础上同时添加益生菌。分别选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开始第1,7,14,21天,监测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上臂围、上臂二头肌部位皮褶厚度等指标,观察住院期间患者是否发生消化道出血、肠道菌群失调以及肺部感染,并观察患者近期的意识恢复情况。结果:1.益生菌对营养状况指标的影响: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淋巴细胞计数各时相点上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营养支持后第7天益生菌治疗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14天益生菌治疗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淋巴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21天益生菌治疗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淋巴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营养支持后第7天益生菌治疗组上臂围及上臂二头肌部位皮褶厚度的变化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14天、第21天益生菌治疗组上臂围及上臂二头肌部位皮褶厚度较营养支持开始时的下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益生菌对消化道出血的影响:营养支持21天内益生菌治疗组发生消化道出血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对发生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时间上益生菌治疗组短于对照组(p<0.05)。3.益生菌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营养支持21天内益生菌治疗组发生肠道菌群失调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纠正肠道菌群失调所用时间上益生菌治疗组短于对照组(p<0.05)。4.益生菌对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营养支持21天内益生菌治疗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益生菌治疗组患者在抗生素使用时间上短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5.患者近期的意识恢复情况:营养支持21天益生菌治疗组患者意识好转的例数多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60天治疗组患者意识好转的例数多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添加益生菌的肠内营养可以改善高血压脑出血后的营养状况及肠道功能紊乱,降低患者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提高患者营养状态以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从而提高患者抗感染的能力,缩短肺部感染的治疗时间。对患者意识的好转有一定促进作用,有利于患者后期神经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