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突发灾害通常会造成重大的人身和财产损失,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完善的粮食应急储备网络可以保障灾害发生后粮食的及时供应,有效提高应急救援效果。粮食应急储备网络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应对突发事件和稳定粮食市场价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及时、充足的粮食供应不仅是应急救援活动的前提,更是灾区恢复重建的保障。由于我国粮食应急储备起步较晚,粮食应急储备网络建设不够完善,对粮食应急储备网络的研究缺乏科学系统的分析,只有把握住粮食应急储备网络运作机理才能确定最优的粮食储备网络空间布局、库存策略及配送策略,实现粮食应急储备网络的优化配置。本文在国家社科基金的资助下,主要研究了以下内容:在对国内外有关粮食应急储备网络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整理把握我国粮食应急储备网络的发展现状,掌握我国粮食应急储备网络实际的运作过程,分析粮食应急储备网络结构并探讨其运作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粮食应急储备网络运作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系统仿真方法挖掘影响粮食应急救援效果的关键因素,并根据这些关键因素建立粮食应急储备网络的选址-库存模型和车辆路径模型,通过设计启发式算法求解,实现粮食应急储备网络的优化,然后对北京市房山区的粮食应急网络建设进行实证研究,论文最后对研究结论进行了总结,并指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通过研究发现:(1)粮食应急储备网络实质上是政府监管下的包括原粮供应商、储备设施、供应网点的三级供应网络结构;粮食应急储备网络运作机理主要包括储备保障机理、粮食轮换机理、应急响应机理、组织协调机理、利益均衡机理和监管约束机理。(2)粮食应急储备网络运作的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发现:政府委托代储企业储备的成品粮能够在灾害发生初期起到显著的救援效果,成品粮的应急储备是必要的,同时政府对代储企业的选择以及监管也十分关键;粮食应急储备网络存在信息延迟和物流延迟;影响应急救援效果的显著因素包括粮食应急储备设施的选址问题、库存控制策略及配送路径的选择。(3)通过建立选址-库存和车辆路径两个模型实现了粮食应急储备网络的优化,解决了粮食应急储备网络中设施点的空问布局、库存策略和配送路径等问题,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本论文尝试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创新:(1)考虑到传统风险测度方法对突发灾害风险研究的局限性,本文在对粮食应急储备网络风险测度时采用了系统动力学方法,并根据粮食应急储备的实际情况在模型中加入了政府补贴、代储企业道德风险等因素,探讨粮食应急储备网络运作的动态变化特征;(2)根据突发灾害事件的特征和粮食应急储备的特点,本文在建立粮食应急储备网络优化模型时将粮食储备的轮换机制添加到模型中,并同时考虑了储备设施的选址和库存策略;(3)对粮食应急储备网络优化时同时注重了粮食应急储备的公益性和经济性,对现有研究追求成本最低或覆盖最大的建模思想做出了一定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