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才的培养依靠教育,实施教育需要教师,创新之师是铸就创新人才的基础。高等师范院校作为我国中小学师资培训的主要基地,理所当然要培养能够胜任创新教育要求的创新型教师。相关研究表明,人的学习和成才过程,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因此,在高师创新教育中研究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对提高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创新型准教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十年前李银保硕士论文的调研范围,再次对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科技大学、衡阳师范学院、怀化学院、湖南文理学院、湖南科技学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等七所高校化学师范专业大一、大二大三的1383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了新时期在校学生的五种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兴趣,问题意识与质疑能力,实验的情感与态度,课余学习动机,职业目标、研究意识与竞赛精神等方面存在的的状况和差异。通过与十年前调查数据的对比研究中发现,高师化学学生学习兴趣发生了迁移,大部分学生兴趣有所降低,大一学生降低的幅度较大;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水平整体不高,随年级递增,质疑能力在增强;学生课余学习的动机逐年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情感与态度准备不足;大部分学生具有明确的职业目标,选择做教育工作者比例最大,随年级递增,研究意识和精神精神都有所提高。此外,还着重将湖南师范大学与七所院校的一般状态进行了比较,得知湖南师大化学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发展不平衡,呈“两头冒尖趋势”;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要优于2013全省调查;课外学习动机要强于2013全省调查;对化学实验的情感与态度要比2013全省水平充分;学生更趋向于做化学教育工作者,且研究意识和竞赛精神要优于2013全省调查水平。同时,在数据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每一种高师化学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新的形势和变化,以及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异同,探讨和分析在培养高师学生良好非智力因素过程中教育主导者应该加强和注意的内容,促进高师化学的教学和学生学习,提高创新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