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基表面碳纳米管复合润滑薄膜的制备及摩擦学性能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w2yan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是一种尺寸达到微米甚至纳米量级的装置,在航空航天、通讯技术、生物医学以及国防军事等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微机电系统的零部件在运动过程中由于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会出现严重的摩擦磨损,并且主要材料单晶硅及其化合物的摩擦学性能较差,这严重制约了微机电系统的发展与应用。因此,对单晶硅进行减摩耐磨处理刻不容缓,自组装分子膜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本文基于碳纳米管和硅烷偶联剂优越的理化性能,采用自组装分子膜技术设计了一种以单晶硅为基底,N-[3-(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丙基]乙二胺(DA)为“中间连接层”,改性碳纳米管为“表面润滑层”的改性碳纳米管复合润滑薄膜体系,其中,碳纳米管的改性剂为KH560。本研究有效解决了复合润滑薄膜与基底结合强度差等问题,改善了硅基表面的摩擦学性能,取得了以下成果。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从分子角度探究复合润滑薄膜的成膜机理和结构特性。确定了改性碳纳米管最优分子构型,并基于此建立了硅基表面复合润滑薄膜体系的优化模型,结果表明改性碳纳米管在硅基底上的最优覆盖率为25%,最优接枝位置为设相邻两个硅原子之间的最近距离为a,相邻两个KH560分子的距离为2a1/2。进一步对碳纳米管的分散行为进行分析,得出在乙醇溶液中具有较好分散性时,碳纳米管与乙醇分子个数比,基于该结果采用自组装分子膜的方法对硅基表面碳纳米管复合润滑薄膜进行了制备。借助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接触角测量仪、超景深显微镜以及扫描电镜等分析装置对复合润滑薄膜的化学成分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进一步探究组装时间和改性碳纳米管溶液的浓度对润滑薄膜成膜效果的影响,确定了硅基表面复合润滑薄膜的最优制备工艺参数。使用原子力显微镜和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复合润滑薄膜的摩擦学性能进行测定与分析。对比不同组分复合润滑薄膜的黏附力和纳米摩擦力发现改性碳纳米管复合润滑薄膜表现出最为优越且稳定的微观摩擦学性能,且黏附力和摩擦力相对于硅基底都有大幅度下降。进一步探究了化学组分、载荷、浓度以及组装时间对复合润滑薄膜宏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发现采用最佳工艺参数制备的复合润滑薄膜在0.3 N的载荷下耐磨时间达到了145 min,并且在对磨时间60 min内的平均摩擦系数仅为0.08,减摩耐磨性能优越。该研究结果为使用碳纳米管解决MEMS器件摩擦副失效的摩擦学问题提供了理论与实验基础。
其他文献
当今世界各国的可持续发展因能源和环境问题而受阻,但市场对高性能储能设备的需求却日益增加。锂离子电容器和锂基双离子电池是两类适应时代发展出现的新型锂基储能器件,因兼具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以及长循环寿命的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而电极材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器件的性能,因此开发具有高性能的电极材料是提升器件性能的关键。本文合成两种钙钛矿型电极材料,将二者作为负极材料探究它们在锂离子电容器和锂基双离子电池中的
环己酮是一类大宗石油化工原料,由于其廉价易得和便于操作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化工生产中。环己酮既是制备工业产品尼龙、己内酰胺和己二酸的主要中间体,也可用作医药、涂料、染料等精细化学品的重要中间体,还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溶剂。近十年来,以环己酮脱氢芳构化作为芳基源而被应用于有机合成中,相较于传统金属催化的偶联反应,这类反应一般无需使用复杂的反应底物。伴随着“绿色化学”理念的推广,无过渡金属参与的环己酮
荧光成像技术因其能够进行可视化、高灵敏、实时信号反馈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成像研究。近红外荧光染料的发射波长较长(650-900 nm),具有较低的背景干扰、较好的组织穿透能力、较小的光损伤等亮点促进了探针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但是目前所报道的近红外荧光探针存在光稳定性差、斯托克斯位移小、成像信号单一等问题,基于此,本论文主要围绕着生物活性分子的检测设计开发了一系列近红外荧光探针,经过对其光
二维纳米材料,尤其是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由于其令人着迷的光电性能,可调的带隙,出色的柔韧性和稳定性而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二维二硫化钼(MoS2)凭借独特的谷底偏振光学响应,快速的光学响应速度以及在很宽的波长范围内有非常高的光吸收率,使其在光电器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表面电势与纳米材料的功函数和费米能级有关联,对研究载流子浓度,电荷传输,接触势垒和纳米器件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二维MoS2的
近年来,锂离子二次电池在能源储存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然而,面对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的资源、环境、回收、价格等问题的挑战,发展下一代综合性能优异的电池关键材料非常关键。有机电极材料由于其原料来源渠道广泛、结构灵活且可设计性强、相对较低的成本和环境友好等特点,在电化学能源储能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然而有机分子固有的低电子电导率和高溶解性,极大地限制有机电池的发展。卟啉有机材料由于其具
近几年来,以供电子稠环单元为中心核的吸电子基团-供电子基团-吸电子基团(A-D-A)型非富勒烯小分子受体(NF-SMAs)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这类NF-SMAs材料由供电子稠环中心核、侧链和吸电子端基构成,供电子稠环中心核的大平面的刚性结构能有效提高分子间-堆积作用,从而改善电荷传输效率,而且,稠环中心核具有较强的供电子能力,可以和吸电子端基进行分子内电荷转移作用,从而达到拓宽材料吸收光谱的效果
生物镁合金具有低密度、适中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作为新一代可降解生物医用材料,应用前景广阔,但其过快的降解速率极大地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因此,深入研究生物镁合金的腐蚀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建立其降解失效的预测模型与方法,可为生物镁合金耐腐蚀性能的改善以及服役过程可靠性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相场方法是模拟材料在各种环境下微观结构演化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本论文以WE43商业镁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场方
裂纹问题是窒碍激光熔覆进一步推广应用的关键。因而制备无裂纹的覆层一直是表面工程和材料科学领域共同关注的热点。本文针对覆层裂纹这一难点和关键问题,提出声-电-磁多物理场辅助激光熔覆制备涂层新工艺。采用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了单物理场与多物理场对熔池凝固过程、覆层开裂倾向、宏微观组织形貌以及熔覆涂层显微硬度、摩擦学性能和抗腐蚀性能的影响规律。主要内容与结论如下:首先,综述了激光熔覆裂纹的
随着全球疫苗需求的日益增长,特别是近两年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的大爆发而引发的新冠疫苗需求暴涨,国内外对于一次性预灌封疫苗注射器的需求呈现急剧增长态势。预灌封注射器自动组装机构是将预灌封注射器进行组合装配的高速自动化设备。该设备的关键执行机构是套管装配机构。合理的套管装配机构结构设计及其运动精度可靠性决定了预灌封注射器装配成品品质。本文以套管装配机构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结构设计,开展多因素影响下的机构运
滚动轴承作为旋转类机械设备中的关键零部件,有着精度高、负载大、结构紧凑和质量稳定可靠等优点,在交通运输、电力、航空等领域中应用甚广。但是滚动轴承在实际运行条件下容易发生各种各样的故障。因此研究其故障检测和诊断方法对于降低维护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预防系统故障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滚动轴承诊断过程中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地从其信号数据中完成特征获取、特征融合和智能识别分类等一系列操作。本文为了提高滚动轴承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