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伏立康唑临床应用的真实世界研究,探索用药行为及相关因素对药物疗效、安全性、经济性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1.用药行为横断面研究建立恶性血液病患者应用伏立康唑预防/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横断面研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利用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2018年5月1日至2018年7月31日应用伏立康唑的患者病历信息,对患者的基线资料、疾病情况、治疗措施、临床用药行为、预后疗效、安全性进行描述,同时分析具体费用与住院总费用之间的相关性,利用Epidate软件进行病例资料录入,运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应用伏立康唑预防/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用药行为及可能存在的临床用药问题进行描述性分析。2.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研究建立恶性血液病患者应用伏立康唑预防/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观察性研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利用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2018年8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应用伏立康唑的患者病历信息,分析不同用药情况下伏立康唑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利用Epidate软件进行病例资料录入,运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应用伏立康唑预防/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3.队列研究建立恶性血液病患者应用伏立康唑预防/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队列研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利用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应用伏立康唑注射剂的患者病历信息,依据原研药与仿制药、联用抗细菌药物数量、负荷剂量,依次建立三个队列研究进行分析。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经济性。利用Epidate软件进行病例资料录入,运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应用伏立康唑注射剂预防/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4.血药浓度监测建立恶性血液病患者应用伏立康唑预防/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监测情况研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利用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2019年9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应用伏立康唑注射剂的患者病历信息。分析患者的基线资料、伏立康唑注射剂血药浓度对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进行分析。利用Epidate软件进行病例资料录入,运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应用伏立康唑注射剂预防/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血药浓度监测进行分析。结果1.用药行为横断面研究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病例186例,患者男、女各93例;年龄22-85岁,平均年龄为60.42±13.54岁;共有98例患者进行真菌检测,真菌送检率为52.69%,阳性率为9.18%;186例患者中,共有104例患者仅用了伏立康唑口服剂型,20例患者仅用了伏立康唑注射剂型,62例患者伏立康唑注射剂型与口服剂型混用;首次给药为口服剂型的有134例,首次给药为注射剂的有52例;共有166例患者存在不合理用药,不合理率达89.24%,主要不合理用药行为是未给予负荷剂量;住院期间联用抗细菌药物的有142例;药品费用是住院费用升高的主要来源且具有很强的相关性。2.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研究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病例213例,不同用药目的间有效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两两比较,发现预防用药与诊断驱动用药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诊断驱动用药中,相比较伏立康唑口服剂型,首次给药为伏立康唑注射剂临床有效率较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应用注射剂型中,相比较伏立康唑注射剂联用1-2种抗细菌药物,联用3种及以上抗细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应用口服剂型中,联用3种及以上抗细菌药物与联用1-2种抗细菌药物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3.队列研究3.1原研与仿制伏立康唑预防/治疗恶性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安全性及经济学评估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病例266例,经倾向性评分配比法匹配后,纳入194例病例。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有效率[97.94%vs 88.66%]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39.18%vs42.27%]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肝功能异常发生率[38.14%vs 41.24%]、视觉障碍发生率[0.00%vs 1.03%]、皮肤损害发生率[1.03%vs 0.00%]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2.06%vs3.09%]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济学评估显示:与仿制药组相比,每增加1%临床有效率,原研药组患者所需住院费用增加5100.99元,药品费用增加2406.15元,伏立康唑费用增加1520.71元。3.2伏立康唑注射剂联用抗细菌药物数量对于预防/治疗恶性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安全性及经济学评估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病例354例,经倾向性评分配比法匹配后,纳入196例病例。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有效率[81.44%vs 85.71%]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39.80%vs 43.88%]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肝功能异常发生率[37.11%vs43.88%]无显著性差异(P>0.05),皮肤损害发生率[4.08%vs 0.0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7.14%vs 1.02%]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济学评估显示:与联用1-2种抗细菌药相比,每增加1%临床有效率,联用3种及以上抗细菌药患者所需住院费用增加5834.69元,药品费用增加3758.32元,伏立康唑费用增加522.10元。3.3伏立康唑注射剂是否给予负荷剂量对于预防/治疗恶性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安全性及经济学评估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病例371例,经倾向性评分配比法匹配后,纳入170例病例。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有效率[83.53%vs 90.59%]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44.71%vs 34.12%]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肝功能异常发生率[42.35%vs 34.12%]、视觉障碍发生率[2.35%vs 1.18%]、皮肤损害发生率[1.18%vs 0.00%]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2.35%vs 7.06%]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济学评估显示:与未给予负荷剂量组相比,每增加1%临床有效率,给予负荷剂量患者所需住院费用增加2358.42元,药品费用增加1191.82元,伏立康唑费用增加305.54元。4.血药浓度监测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病例41例,伏立康唑注射剂血药浓度分布范围在0.31~7.07μg/ml,个体化差异较大。血药浓度分布范围为:<0.5μg/ml人数为3人,0.5~5μg/ml人数为35人,>5μg/ml人数为3人,血药浓度达标率为85.36%。在临床疗效方面,达标组与未达标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安全性方面,两组间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与达标组比较,未达标组中视觉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伏立康唑预防/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真实世界治疗过程中用药情况较为复杂,在治疗方案中对剂型选择、给药剂量、抗菌药物联用、给药途径等方面存在用药行为的差异性,药品费用是住院费用升高的主要来源且具有很强的相关性。2.在不同用药目的下,伏立康唑临床疗效可能存在差异,在诊断驱动治疗中,首次给药为伏立康唑注射剂时,临床疗效较好,伏立康唑注射剂联用3种及以上抗细菌药会增加其不良反应发生率。3.不同用药情况下伏立康唑注射剂临床疗效、安全性及经济性3.1原研与仿制在临床疗效方面:伏立康唑注射剂原研药优于仿制药;在安全性方面:两者无显著性差异;在经济学方面:与仿制药组相比,原研药组的住院费用、药品费用、伏立康唑费用均有所增加。3.2联用抗细菌药物在临床疗效方面:伏立康唑注射剂联用3种及以上抗细菌药与联用1-2种抗细菌药无显著性差异;在安全性方面:联用3种及以上抗细菌药会增加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在经济学方面:与联用1-2种抗细菌药物组相比,联用3种及以上抗细菌药组的住院费用、药品费用、伏立康唑费用均有所增加。3.3负荷剂量在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面:伏立康唑注射剂是否给予负荷剂量无显著性差异;在经济学方面:与未给予负荷剂量组相比,给予负荷剂量组的住院费用、药品费用、伏立康唑费用均有所增加。4.伏立康唑注射剂血药浓度个体化差异较大,应监测患者的血药浓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