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制度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它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高考制度每一次的确立、实施和调整都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分配。无论是对高考制度的历史考察、现实研究、还是未来展望,都反映了人们对这一制度在设计、实施过程中科学性、公平性的诉求。高考制度的每一次变革,都是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重新安排,也是对高等教育资源的重新分配,一些群体将从制度调整中获取新的利益,另一些群体则可能从制度调整中失去既有的利益,当旧的利益关系被打破,新的利益格局就会形成,全社会围绕高考已形成了一个利益场。因此,以利益相关者为视角审视高考制度的演进,不仅有助于我们清晰地把握高考制度演进的规律,深刻理解高考制度演进的内容,还能为高考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提供有益的启示。利益相关者理论来自经济学领域,最初被运用于企业的战略管理中。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理论本身具备的可借鉴性特征,使得这一理论逐步被政策科学领域所吸收。在我们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对高考制度演进进行分析和研究时发现,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高校、中学和考生都是高考制度的重要利益相关者,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归属于不同的制度层次,且某些利益相关者的层次归属随着高考制度的演进有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高考制度的演进历史,也是高考制度利益图景与利益场域互动演化的历史。围绕高考制度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其各自的利益诉求和彼此间的利益关系与高考制度的演进之间构成了一幅交织互动的过程图景。通过展现高考加分政策中的利益相关者彼此之间及内部之间的利益互动关系,我们发现这一政策对各方利益的调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利益导向,不同的利益导向对利益相关者的地位变化以及彼此之间的互动关系有着不同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反过来作用于政策变迁过程。高考加分政策的变迁存在着较为典型的利益相关者博弈现象,它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整个高考制度系统的动态演进规律。高考制度是对稀缺的高等教育资源进行分配的制度体系,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希望通过对高等教育资源的占有和支配来寻求自身利益的实现,其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冲突。当然,利益冲突的均衡解的达成往往需要制度的再选择与再安排,这些再选择与再安排推动了制度的演进。回溯高考制度演进历史,高考制度总体上经历了稳定——中断——稳定的过程。高考制度不仅具有与经济制度相似的路径依赖性,还由于其内生的公共性和政治性,因而具有政治制度独有的路径依赖特征,这种特征对高考制度本身起到了强化作用。高考制度在演进过程中,其渐进性演进内生的利益矛盾以及中央政府的“角色悖论”,使得这一演进方式尽管可以节约制度成本、降低交易费用、平衡各方利益,但从长期的制度绩效来看,这一方式的积极作用是有限的、相对的,也是有时效性的,这一方式的短期优势掩盖了长期的弊端。高考制度演进过程就是利益不断协调、寻求利益平衡的制度动态发展过程和公共利益的选择过程,也是规范和约束利益相关者彼此之间和内部各主体之间的利益互动关系,使之达至秩序化的过程。为使高考制度演进向着利益均衡的方向发展,应该从利益协调的价值取向和利益协调的策略选择(制度策略、对象策略)这两个有着逻辑关联的层面上寻求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