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宰治文学被誉为昭和文学不朽的丰碑。特别是在1948年后,因小说《斜阳》的发表,太宰治一跃成为媒体的宠儿,攀上文学生涯的巅峰。此后,研究《斜阳》的论文层出不穷。但据笔者了解,从空间角度解读《斜阳》的论文较少。因此,本论文拟用文本分析的方法,从运用空间叙事学的视角来考察《斜阳》中的主题思想——自我丧失和重塑。在第一章中,笔者着重分析了上原、“母亲”、直治这三个人物。上原来自乡下,原本是春风得意、前程似锦的东京青年作家,但在经历空袭后,被迫搬到东京郊外。上原因此失去了所有,战争断送了他的前途,摧毁了他的原有的价值观,在命运面前束手无策的他变得颓废,并开始一步步丧失自我。二战前,“母亲”是一位贵妇,在西片町悠闲地生活着。二战后,“母亲”被迫离开西片町这一贵族生活的世界,搬到平民之所伊豆。因为无法适应由贵族向平民身份的转变,母亲的内心世界接近崩溃的边缘,并最终走向自我丧失。搬家之后,不愉快的事情接连发生,“母亲”因此备受打击。直治的归来导致了“母亲”彻底丧失自我。曾居住在西片町的贵族直治一直对自己的阶级沙龙非常不满,但他抛弃沙龙后,他却无法找到自己的容身之所。进退维谷的直治因深陷毒品而负债累累,他深爱上原之妻却无法表白,这些为他之后的自我丧失埋下了伏笔。战争结束后,直治较之前更加痛苦。“母亲”的去成为压倒直治的最后一根稻草。陷入绝望的直治始终无法找到自我,不久便自杀了。同时,笔者在每个小节中,均从空间的角度对三人的心理进行了分析,对三人之前与现在的生活空间分别对三人的心理、行为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考察。在第二章中,笔者对和子的形象进行了分析。重塑前的和子被同学称为《更级日记》中的少女,是个不谙世事的大小姐。结婚后,和子也并不幸福,因为生下死胎,她回到了西片町。这反而带给了她重新选择人生的机会。与上原的相识和被征用到立川这两件事,使得和子对外面的世界有了初步的认知。搬家成为了和子自我重塑的契机。火灾、黑市交易、直治的归来、拒绝大师的求婚,一系列的事情促使和子不断反思自我。“母亲”的去世则把和子的自我重塑推向了高潮——和子拒绝了像“母亲”一样的生存方式,为了爱与革命,义无反顾地去东京发起“战斗”。在经历了一系列事件后,和子完成了自我重塑,在伊豆独自开始新生,并如愿怀孕。她决定作为私生子的母亲继续战斗下去。同时,笔者还通过解读作品中的叙事空间,从空间视角对和子的自我重塑进行了论述。在第三章中,笔者揭示了非现实空间(梦与心理空间)和现实空间(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维度,论述了空间学视域下的《斜阳》的主题。在此基础上,笔者从太宰治与东京的关系、太宰治的罪意识、太宰治父亲一族的没落、太宰治的愿望这四个角度出发,考察了太宰治的创作动机。本论文主要通过以上三章解读,对《斜阳》文本中主人公的自我丧失和重塑过程进行了考察,并对太宰治的创作动机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