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税收征收管理是指国家及其税务机关依据税收法律、法规指导纳税人正确履行纳税义务,并对征、纳过程进行组织、管理、监督、检查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它是税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包括税务管理、税款征收、税务稽查等内容,是由征管机构、人员、法规、方式、手段、目标、监控机制等要素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税收征管改革则是指对税收征管各要素和环节,即对税收征管体制、税收征管职能、税收征管组织结构、形式以及税收征管方法、手段等进行自我完善和革新的过程。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国中央财政陷入了严重危机,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严重下降。在这种形势下,我国于1994年开始,对税收征管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17年来,税收收入高速增长,税制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有序开展,征管改革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选取税收征管改革作为研究对象,以山东省国家税务局为个案,进行绩效分析,以期弥补前期研究的不足,并对今后的税收征收管理提供参考性意见。
本文首先对相关理论进行文献综述。国内学者对于中国税收征管改革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政策层面,只有少数尝试性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而国外学者对于征管改革的分析重点集中在分税制的影响。国内学者应该在借鉴并创新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对征管改革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分析。由于本课题涉及的行业较为特殊,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因此采用事实解析的方法,按照该行业内默认原则,提出以国务院财税管理部门的规范性文件为标准,将税收征管改革分为三个阶段,陈述其背景和历程。第三部分作为重点,本文在税收收入、征管能力、纳税服务和信息化建设以及税收成本等方面,以山东省国税局实施税收征管改革以来的实际数据为例,进行绩效分析,并提出绩效取得的原因和措施。然后,根据第三部分对改革前后的绩效对比情况,结合对于税收征收管理情况的实践掌握,提出我国现行征管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具体分析原因。在上述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分机构设置、税务登记、征管流程、纳税评估、纳税服务、税务稽查和目标管理考核等七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真实数据分析明确指出,税收征管改革后,税收收入增速明显加快,征收管理能力、纳税服务水平和信息应用水平也得到提高,绩效显著,但也带来了征管成本持续攀升等问题。本文的研究,弥补了之前研究在实践分析中的不足,对于今后税收征管工作的完善与提高,具有借鉴意义。由于条件所限,未将征管改革的法律依据列入本次研究因素内,但并不影响实证研究的结果。今后,将争取掌握更多的实例和数据,更加深入地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