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现场勘察调研和数值模拟手段详细分析了汶川地震中的典型砖混建筑—白鹿中学后楼(5.12大地震最牛教学楼)在不同地震动作用下的抗震能力表现,并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了原型结构的对比模型,分析了该教学楼的结构特点和特殊构造及其对整体抗震能力的影响。全文共讨论分析了一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总结分析了汶川地震中的砖混建筑破坏模式和破坏规律,详细介绍了白鹿中学前、后楼的震害情况并对两楼的抗震能力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概括和对比。
2、介绍了惯性式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获取建筑物动力参数的方法和依据,并对白鹿中学后楼的建筑结构参数和自振频率进行了实地勘察和测量以作为数值模拟的基础和依据。
3、通过ABAQUS软件建立了该教学楼的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进行了弹塑性时程分析,详细分析了该教学楼在不同地震动作用下的位移和加速度等参数的响应规律以及损伤和破坏状况。
4、通过各对比工况和原型结构的对比分析得出了在砂浆强度转换情况以及构造措施变化情况下的教学楼在不同地震动作用下的响应状况。
5、得出了两点能有效提高开间较大、横墙较少的教学楼及医院类砖混结构抗震能力的设计和构造措施,并进行了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