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百棉1号、新研9648、中紫6号、新海18四个棉花品种,一个绿豆品种(郑绿1号),一个凤仙花品种(凤仙花1号)和一个向日葵品种(美葵1号)为材料,建立了12个棉花品种间嫁接体系和一个棉花(百棉1号)/向日葵(接穗/砧木,下同)远缘嫁接体系,并首次建立了绿豆/凤仙花远缘嫁接体系。探索了远缘嫁接方法,分别研究了不同嫁接体系的成活率、性状的改变和花青素含量的变化,并通过ISSR分子标记技术检测了绿豆/凤仙花嫁接植株砧穗间基因交流情况。以4个棉花品种为材料,对不同植物品种分子身份证构建进行了探讨,并对4个棉花品种构建了以简单名和完全信息名为基础的双名法分子身份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一、远缘嫁接采用苗接和种芽接进行远缘嫁接。绿豆/凤仙花嫁接体系中苗接法的成活率为86.67%,百棉1号/向日葵的成活率则为0,苗接法宜采用苗龄小于10天的幼苗做接穗以提高成活率。绿豆/凤仙花、百棉1号/向日葵种芽法的成活率分别为66.67%和31.25%。简化种芽法操作为:用牙签在砧木茎干基部沿茎干斜向下与水平方向呈约80°夹角扎孔,至砧木茎干中部,将健壮接穗种芽插入其中,覆土,适量浇水。在绿豆/凤仙花种芽法嫁接植株中发现4%的绿豆种皮和豆荚内膜变红。百棉1号/向日葵种芽法嫁接中,接穗棉花较粗侧根数极显著地高于未嫁接棉花。说明远缘嫁接对当代接穗生长发育产生了影响。二、棉花品种间嫁接首次在嫁接体系中将接穗生长势分级,发现砧木对接穗的生长势有极显著地影响,不同砧穗组合间生长势有极显著地差异;首次运用砧穗直径比、凸起度、砧穗比长检测棉花不同品种间嫁接的亲和性,发现不同砧穗组合的亲和性有显著地差异。在新海18/新研9648嫁接处理中,个别接穗叶片形状发生改变,呈椭圆形,掌状分离不明显。棉花品种间采用蒙导劈接法嫁接后,出现了后期嫁接不亲和现象,接穗现铃时间较未嫁接棉花提前了50天,但现铃后接穗难以正常吐絮。三、花青素含量测定采用HCl溶液浸提法测定植物叶片花青素含量,发现在绿豆/凤仙花嫁接组合中,接穗绿豆叶片含有少量花青素,而对照未嫁接绿豆叶片不含花青素。在百棉1号/向日葵嫁接组合中,同样发现接穗棉花叶片中花青素含量极显著地高于对照未嫁接棉花叶片中花青素含量。表明嫁接对当代接穗生长习性产生了影响。四、ISSR检测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绿豆/凤仙花砧穗间的基因交流,发现约有6.25%的接穗绿豆扩增带型发生了改变。表明嫁接诱导接穗在DNA水平发生了变异。五、分子身份证通过分析现有分子身份证命名体系优缺点,提出了以阶段式命名法为基础、对植物进行简单名和完全信息名命名的双名法分子身份证体系。建立了一套包含适用引物序列、最佳退火温度、PCR反应体系、反应程序及电泳结果、简单名、完全信息名及附属说明信息等分子身份证体系,提高了分子身份证的可扩充性、信息量的完整性和使用简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