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脑梗死是人类脑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其发病率和致残率均较高,尤其是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的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不良的饮食习惯更增加了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可使局部脑组织血流灌注恢复,但同时也可造成脑组织再灌注损伤。自由基,钙超载,兴奋性氨基酸等多种因素与再灌注损伤有关。炎症反应是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能促进缺血半暗带向梗死区转化。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NF-a)被认为是全身炎性反应的始动介质,在脑缺血早期,TNF-α合成或分泌增多是促使脑梗死形成的主要原因,可衡量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乌司他丁(ulinasation, UTI)为尿胰蛋白酶抑制剂,除了抑制以胰蛋白酶为主的多种酶活性以外,还有清除自由基、减少细胞凋亡的作用。目前研究多集中在肝、胰腺、心脏、肺等组织,对乌司他丁在脑组织的抗炎机制研究还不清楚。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中的P38和JNK信号转导途径在应激反应和细胞凋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乌司他丁是否是通过JNK、P38的信号通路对炎症反应产生影响目前国内外未见报道。因此,本实验选用SD大鼠制作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对乌司他丁治疗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的TNF-α mRNA、JNK mRNA、P38mRNA的表达水平,以探讨乌司他丁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后抑制炎症的途径并观察TNF-α表达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表达变化以及与JNK、P38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健康清洁级SD雄性大鼠45只(河南省实验中心提供),体重250g-30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乌司他丁处理组(治疗组)。采用Zea Longa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在术后2h后拔出鱼线,造模成功后评分对达到标准的大鼠进入实验,乌司他丁组大鼠立即给予腹腔注射乌司他丁10U/g,其他两组大鼠腹腔注射1ml生理盐水。造模成功的大鼠成活1天后处死。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别测定上述三组大鼠脑组织中TNF-α mRNA、P38mRNA、JNK mRNA的表达。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各组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TNF-α与P38,TNF-α与JNK,两两采用相关性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TNF-α mRNA在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乌司他丁处理组的大鼠脑组织中的相对含量分别为0.074±0.019、0.328±0.043和0.165±0.031。P38mRNA在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乌司他丁处理组的大鼠脑组织中的相对含量分别为0.125±0.02、0.386±0.065和0.217±0.038。JNK mRNA在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乌司他丁处理组的大鼠脑组织中的相对含量分别为0.335±0.057、1.147±0.136和0.217±0.038。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再灌注乌司他丁处理组大鼠脑组织的TNF-α、P38、JNK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01);而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缺血再灌注乌司他丁处理组大鼠脑组织TNF-α、P38、JNK的mRNA表达水平也显著降低(P<0.001)。TNF-α与P38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中的mRNA表达呈正相关性(R=0.901,P<0.01),有统计学意义。TNF-α mRNA与JNK mRNA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中脑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904,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TNF-α、JNK和P38的表达升高,提示TNF-α、JNK和P38参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2、乌司他丁可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TNF-α、JNK和P38的表达。TNF-α表达下调的机制可能与乌司他丁抑制P38、JNK表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