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寻找更适于沙眼衣原体生长、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更符合临床疗效的沙眼衣原体宿主细胞。方法试用HaCaT细胞进行沙眼衣原体培养并传代,用HaCaT细胞检测本地区近年来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对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利福霉素在体外敏感性;与McCoy细胞中的药敏结果相比较。1用常规沙眼衣原体培养的方法,将E型标准株和临床标本接种于HaCaT细胞,并分别用碘染、单克隆荧光抗体检测、PCR扩增沙眼衣原体内源性质粒的方法检测沙眼衣原体是否能够感染HaCaT细胞。为探索HaCaT细胞培养沙眼衣原体的最佳条件,用0,10、20、30、40、50μg/ml DEAE-D预处理HaCaT细胞30分钟,接种后用0,1000、1500、2000、2451g离心1小时,计数包涵体并用SPSS17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2检测沙眼衣原体E型标准株和34例沙眼衣原体临床株分别在HaCaT细胞和McCoy细胞中对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利福霉素四类10种抗生素在体外的敏感性。用SPSS17软件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34例临床株在两种细胞中的药敏结果是否有差异。PCR扩增34例临床株的omp1基因并用Alu Ⅰ、Msp Ⅰ双酶切进行基因分型,比较不同血清型在体外药敏结果的是否存在差异。结果1通过碘染、单克隆荧光抗体检测、PCR扩增沙眼衣原体内源性质粒鉴定HaCaT细胞培养沙眼衣原体成功。沙眼衣原体E型标准株在HaCaT细胞中经传代包涵体数逐渐增多,证明沙眼衣原体在HaCaT细胞中可以增殖。在现有条件下,DEAE-D预处理HaCaT细胞的最佳终浓度为30μg/ml,最佳离心力为2451g。2在HaCaT细胞内沙眼衣原体E型标准株对阿奇霉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莫西沙星、司帕沙星的MIC值比McCoy细胞中高出一个滴度,其余5种药物在两种细胞中的MIC值一致。34例沙眼衣原体临床株在McCoy细胞内测得的MIC值(单位mg/L)为:红霉素0.125-1,克拉霉素0.004-0.016,阿奇霉素0.032-0.25,四霉素0.04-0.625,多西霉素0.016-0.5,米诺环素0.004-0.128,左氧氟沙星0.125-1,莫西沙星0.03-0.24,司帕沙星0.016-0.128,利福平0.001-0.03;HaCaT细胞测得的MIC值(单位mg/L)为:红霉素0.125-2,克拉霉素0.004-0.064,阿奇霉素0.032-4,四霉素0.02-1.25,多西霉素0.016-1,米诺环素0.008-0.512,左氧氟沙星0.25-4,莫西沙星0.03-0.96,司帕沙星0.032-1.024,利福平0.001-0.015。其中一部分菌株在HaCaT细胞中的MIC值比McCoy细胞中要高,药敏结果判定为耐药。在HaCaT细胞和McCoy细胞中测得的MIC值,比以往文献报道的MIC值均有所升高。经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在两种细胞中的药敏结果发现:除利福平外所检测的9种抗生素的MIC值有统计学差异。34例临床株omp1基因分型结果为E型25株,D型8株,F型1株。大部分抗生素抗沙眼衣原体MIC值为F型最低,D型居中,E型最高。同一血清型的沙眼衣原体在HaCaT细胞和McCoy细胞中的药敏MIC值是存在差异的。结论1首次采用HaCaT细胞培养沙眼衣原体成功为沙眼衣原体体外培养提供了新的选择,培养条件的优化为进一步研究沙眼衣原体的致病机理、免疫机制、体外药物敏感性、耐药机制和保护性疫苗等奠定了基础。2本研究测得的临床株对多种抗生素的MIC值均较以往文献报道有所升高,提示沙眼衣原体对抗菌药的敏感性呈不同程度的下降。沙眼衣原体在体外对多种抗生素的药敏结果在不同培养细胞(HaCaT细胞和McCoy细胞)间存在差异:部分菌株在HaCaT细胞中测得的MIC值高于在McCoy细胞中的MIC值,药敏结果判定为耐药。应用HaCaT细胞可以检测到更多的耐药株,这种结果更接近临床治疗高失败率的现状。HaCaT细胞进行药敏试验的结果是否更符合临床治疗情况,HaCaT细胞是否更易于筛出耐药菌株还有待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