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口译质量研究主要集中在口译质量评定要素方面,很少有人分析口译译出语文本。本文通过分析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2014级8位同学在2015年期末考试中的表现,研究了关于英汉同传中“翻译腔”的三个问题,即:1)学生译员在做英汉同传时,译出语是否普遍存在“翻译腔”?是否与学习成绩高低相关?2)实验中,“翻译腔”出现于何处?3)学生译员为何出现“翻译腔”?如何克服“翻译腔”?分析表明,学生译员普遍存在“翻译腔”,句子层面的五种欧化汉语现象实验中均有出现,分别是主语当省不省、关联词增多、系动词增多、人称代词增多、句子成分位置改变。是否出现翻译腔与学习成绩高低没有直接关联。年级专业成绩排名靠前的同学与排名靠后的同学一样,都可能掉进“翻译腔”在句子层面的五种欧化陷阱中。通过逐一举例实验对象译语中存在的翻译腔问题,本文证实了翻译腔的存在,并说明了翻译腔对听众理解造成的影响。主语当省不省、关联词增多等欧化汉语现象不符合汉语表达的要求,造成汉语句子冗余拖沓,增加了听众的信息处理负荷,降低了信息传递效率。最后,通过分析口译过程,本文分析了翻译腔产生的三个原因,即译员处理能力不足、译员对源语过分依赖、译员语言习惯有待改进。若因处理能力不足而导致翻译腔,学生译员可以进行影子练习、顺句驱动等,改善精力分配;如因对源语过分依赖而产生翻译腔,学生译员可以加强听力理解训练,有意识地培养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的习惯;若是因为语言习惯导致翻译腔,学生译员应加强优质汉语的输入,诵读经典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