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铁路行业的蓬勃发展给施工企业带来发展机遇。铁路施工行业历来竞争激烈,通过实施全过程、精细化的责任成本管理已成为铁路施工企业的生存之道。自2016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下称营改增)试点以来,建筑业、房地产业等全部由缴纳营业税改为缴纳增值税,标志着建筑业全面进入增值税时代。“营改增”后,铁路施工企业全面加强成本管理更是迫在眉睫。同时,铁路建设管理的相关政策变化给施工企业管理带来深远影响。根据“营改增”试点有关规定,老项目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以此来实现营改增税改政策的平稳过渡。2017年以来新上的铁路项目均采用一般计税模式,铁路施工企业在采购模式、目标成本编制、成本核算分析、成本考核等面临着真正的考验。尤其是“营改增”后,材料采购、设备租赁、工程分包等环节涉及进项税的抵扣,对施工企业成本及税负产生较大影响。因此,“营改增”后原有的责任成本预算编制方法已不再适用。为适应“营改增”的变化,铁路施工企业迫切需要一套完整的、成熟的增值税模式下的责任成本预算编制方法,指导基层单位的工程经济人员、成本管理人员开展责任成本预算编制及成本预控工作。本文在回顾国内外企业成本管理理论的发展基础上,介绍了责任成本管理方圆图理论以及中国铁建责任成本管理理论与实践。在介绍增值税基础概念基础上,通过分析建筑业增值税的特点,提出了营改增后价税分离、抵扣链条畅通等责任成本预算编制原则。在总结国家及铁路行业分包管理规定的基础上,重点对劳务承包模式的影响及应对方案进行详细分析,分析“营改增”后材料及机械设备供应与采购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分别梳理各类要素成本预算编制方法,提出了责任成本预算二次分解提出了改进建议。结合企业实际,本文提出责任成本预算应以企业成本编制办法及内部价格体系、现场调研、项目上场策划、施工图纸及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作为编制依据,详细介绍了基于Excel表格的编制思路,整理铁路项目责任成本预算表格、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针对铁路施工企业绩效考核、责任成本预算及劳务管理、物资设备管理等制度与责任成本预算不相适应的内容,提出改进建议,以期进一步提升铁路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