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滋病研究仍缺乏适合的动物模型。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被认为是研究艾滋病毒(HIV-1)感染和机体反应的理想动物模型,但是这些动物中存在多种遗传因子限制了HIV-1的跨种传播感染,使该模型应用受到限制。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了非人灵长类动物体内的两个HIV-1关键性限制因子,即TRIM5α和APOBEC3G。猴TRIM5α能够结合HIV-1衣壳蛋白(CA)而限制其复制,但不能限制猴艾滋病毒(SIV)的复制。HIV-1Vif蛋白能够有效地对抗人APOBEC3G的限制活性,而对猴APOBEC3G无效,但SIV Vif能有效地对抗猴APOBEC3G的限制功能。因此,用SIV CA和Vif基因替换HIV-1的相应基因后,可能实现HIV-1对猴体的跨种传播感染。在另一方面,在部分旧大陆猴的猕猴中发现了TRIM5α的一种CypA基因插入剪接突变体TRIMCyp。与TRIM5α的限制活性不同,猕猴TRIMCyp融合蛋白能够抑制某些逆转录病毒如HIV-2的复制,但不能限制HIV-1的复制。因此TRIMCyp基因型猕猴对HIV-1的易感性可能明显高于TRIM5α个体,这为HIV-1的跨种传播感染感染提供了有利条件。本研究分病毒改造、易感宿主筛选和病毒功能研究3部分进行。为去除猕猴TRIM5α和APOBEC3G的限制性作用靶点,对HIV-1进行了分子改造,分别或同时用SIV CA和Vif替换了HIV-1的相应基因后,构建了一系列重组HIV-1,命名为HSIV(human-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该系列病毒经一系列检测,表明具有生物学活性,证明重组病毒拯救成功。同时,对中国猕猴的TRIMCyp基因型存在和分布状况进行了调查。首次在中国品系的恒河猴中发现了TRIMCyp基因型的存在,并从食蟹猴中筛选出了TRIMCyp/TRIMCyp纯合子个体,以用于HSIV的跨种传播感染研究。体外的细胞感染实验结果表明,所构建的重组HSIV能够成功克服猕猴TRIMCyp蛋白和APOBEC3G蛋白的限制,进行有效的复制,为进一步的细胞感染实验以及猴体跨种传播感染实验提供了基础。此外,本论文亦为研究逆转录病毒跨种间感染和宿主的抗病毒固有免疫提供了重要的实验论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