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有利于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受到国家的积极扶持和城市居民的广泛关注。但是,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质量控制严格,建设成本和日常运营维护成本费用高,短时间内很难获得收益回报,造成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成本与收益的复杂性。相较于国外,我国政府很难负担综合管廊所需的全部费用。因此,我国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建设运营多采用PPP模式。合理的收费定价是影响综合管廊收益回报的重要因素。而当前我国综合管廊收费定价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如何制定科学的收费定价模型是政府、管线单位和社会投资方关注的焦点,也是运营收费研究的重点。另外,各管线单位虽然入驻地下综合管廊,但对于项目投资缺乏热情,如何激励入廊管线单位参与投资,成为现阶段运营收费研究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文献回顾和项目实践为基础,对PPP模式下我国地下综合管廊运营收费进行了相关研究。首先,梳理了地下综合管廊、PPP模式以及运营管理的相关理论。接着,有针对性地集中剖析了PPP模式下我国地下综合管廊的运营成本和运营收益。在明确运营收费主体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根据定价原则和流程,以入廊管线单位为对象,构建了PPP模式下我国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的收费定价模型,为我国地下综合管廊运营收费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然后,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和激励机制,建立政府与管线单位之间的成本分摊博弈模型,激励入廊管线单位投资,该模型也为政府制定相关运营融资对策提供了思路。最后,通过海口市综合管廊的案例分析,为上述收费定价模型提供实践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