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风后抑郁症(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指中风后引发的抑郁症。近年来,中风发病率逐年增高,且呈低龄化趋势,而中风后遗症又不能及时有效的得到根治,使PSD患者逐渐增多。PSD除造成情感方面的痛苦外,还延缓肢体功能和认知功能的恢复,严重威胁中风患者的康复及生命健康。本文较为系统全面地回顾总结了古今医家对郁证认识的源流脉络,按年代顺序从病名概念、病因病机、论治方药三个层次论述了古今医家的不同观点,提炼其主流认识。在此基础上,对中风后抑郁症的中、西医现代认识和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探讨,认为以肝郁气滞为主要病因,脏腑虚衰为病理基础,肝肾下虚、风痰阻窍是其共同的病理特点。中医治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涉及辨证分型治疗、基本方为主加减治疗、专方治疗、针刺治疗等,各有优劣。西医对PSD的发病机制认识尚不确切,治疗以抗抑郁药物为主,虽新型药物不断问世,不良反应有所减轻,但忽略了其“继发性”的特点及原发病的治疗,因而疗效不够理想。本文提出PSD虽然与郁证有共同的病理因素—肝郁气滞,但尚有其原发病中风后遗症的病理特点—肝肾下虚、风痰阻窍,因而从理气开郁、祛风化痰通络法论治PSD。临床自拟中风解郁汤治疗中风后抑郁症患者20例,并设对照组19例用百优解治疗,分别进行治疗前后汉密尔顿(HAMD)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及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测定对比。观察结果:经治疗20天后,治疗组临床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4.21%。两组患者HAMD、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以治疗组改善程度较明显,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理气开郁、祛风化痰通络法对中风后抑郁症患者有较好的疗效,能改善患者肢体的活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未发现有明显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