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发展时期台湾地区省内人口迁移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yyy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扎林斯基(Zelinsky,1971)的“人口迁移转变假说”理论,在现代经济发展历程中,人口迁移的规模和流向也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变动。在台湾地区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其省内人口迁移的特征也不断发生变化。比较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两地有着几分相似——先由农业主导转向出口加工主导,再转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应该说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要略先于大陆地区。那么,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台湾地区省内人口迁移的变动,在时间序列上是否存在某种规律呢?如果规律存在,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规律呢?对我们来说,获得这些问题的答案,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台湾,也对研究大陆地区经济发展过程的人口迁移有所裨益。本文试图跳出横截面型的静态研究模式,以从时间序列上考察台湾地区省内人口迁移的变动情况。在分析过程中,得出以下几个主要结论:1.省内迁移人口性别比的长期下降已造成台湾局部地区人口性别构成的严重失衡,并由此引发一系列人口和社会问题;2.台湾地区省内人口迁移的流向虽然仍表现为其他地区向北部地区集中,但趋势有所减缓,台北、高雄等中心大都市已出现“逆流”现象;3.省内人口迁移规模与其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在时间序列上相关;4.都市与城镇、城镇与乡村之间家庭平均收入的差别已不是造成台湾地区省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5.台湾地区省内人口迁移的规模变动,在时间序列上存在规律,基本呈二次曲线型发展;
其他文献
郭熙在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起很大的作用,是一位有代表性的画家。他的《林泉高致》一书系统地阐述了山水画创作的理论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林泉高致》的出现标志着山水画理
诸多的历史原因,牧谿的大部分绘画作品,基本上都东渡日本,国内遗留甚少,使得现在学术界的研究者们所见者更是少之更少,因而忽略了他。通过查阅翻译日文资料,本论文研究的就是在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