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注射性聚乳酸细胞微载体/壳聚糖水凝胶复合支架的构建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chou1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构建了组织工程中可注射性聚乳酸细胞微载体/壳聚糖凝胶复合支架。首先,制备了聚乳酸微球,并对其表面进行修饰,得到具良好细胞相容性的细胞微载体;其次,制备了可聚合的水溶性壳聚糖,可在温和条件下交联形成壳聚糖水凝胶;最后,将细胞微载体与壳聚糖凝胶复合形成新型的可注射性支架。 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各了聚乳酸微球。通过调节搅拌速度、聚乳酸浓度和分散剂浓度,获得了不同粒径及粒径分布的聚乳酸微球。在此基础上,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和液致相分离相结合制备了聚乳酸多孔微球。它的表面存在大量的小孔,内部为不规则的多孔结构。通过调节搅拌速度、不良溶剂/良溶剂比、聚乳酸浓度和分散剂浓度,不仅能控制多孔微球的粒径及粒径分布,还能控制多孔微球内部孔径的大小。其内部平均孔径最大可达30μm。 以180~280μm的聚乳酸微球为模板,采用胺解和接枝涂层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在聚乳酸微球表面固定生物大分子,如胶原和壳聚糖,以提高细胞相容性。胺解过程中,微球重量随胺解时间的延长而线性下降,而微球表面的自由氨基随胺解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恒定在一稳定值。采用戊二醛为偶联剂,将胶原和壳聚糖接枝涂层在聚乳酸微球表面。胶原和壳聚糖的固定量均随自由氨基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体外软骨细胞实验表明,与未改性的聚乳酸微球相比较,胶原涂层和壳聚糖涂层聚乳酸微球的细胞相容性都得到提高,且前者优于后者。 以碳化二亚胺为缩合剂,将甲基丙烯酸和乳酸依次接枝在壳聚糖分子链上,获得了可聚合的水溶性壳聚糖(CML)。采用FTIR、~1HNMR以及元素分析证明了甲基丙烯酸(MA)和乳酸(LA)在壳聚糖分子链上的接枝。且二者的接枝量可由碳化二亚胺的加入量进行控制。壳聚糖衍生物(含23%MA和52%LA)在pH值为9时才发生沉淀。衍生物水溶液的粘度也较低,1%时,粘度只有~40cp(50rpm)。 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过硫酸铵与四甲基乙二胺作用下,壳聚糖衍生物交联形成壳聚糖水凝胶。荧光探针芘检测结果表明交联反应速率主要依赖于引发剂的浓度,而对大分子单体浓度依赖性较小。其凝胶时间随着引发剂浓度的增加而下降,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当引发剂浓度为5mM时,1%CML在25℃和37℃下的凝胶时间分别为~20min和5.5min。平衡溶胀比随引发剂浓度的增加先下降后不变,对离子浓度的变化非常敏感,在培养基和PBS中的平衡溶胀比只有在水中的1/3左右。壳聚糖水凝胶的降解与交联度有关,且对溶菌酶比较敏感。在1mg/ml的溶菌酶/PBS溶液中,水凝胶(CML-15)8天内就完全降解。但凝胶的弹性模量远低于正常软骨的弹性模量。
其他文献
<正>骨质疏松的致病原因公认的主要有三方面:内分泌紊乱、骨代谢失调和废用因素。其中由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骨质疏松较少见。这也因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该疾病本身即为少见
为确保政治协商在决策制定中发挥效能,不仅要加强政治协商制度建设,全面提高政治协商各参与主体的实力,也要规范决策程序,确保实现公共利益,全面提高决策制定的科学性、实效
在介绍我国农业现状与具体国情及东西方国家农业土壤质量管理成功个案的基础上,就我国如何应对土壤污染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经过紧张有序地推进和建设,4年来,&#39;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国家综合减灾与应急典型示范项目&#39;取得了令人眼前一亮的成果,成立北斗综合减灾运营服务中心,建成应用平台,开发应
本文研究工作的目的在于研制用于人工血管的新型聚合物生物复合材料。在医学临床上,有相当多的医疗器件须与血液接触。血液一旦与外源固体材料接触,就有可能发生细胞的附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