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从设计具有优良光致发光(PL)和电致发光(EL)性能的稀土有机配合物发光材料出发,合成了一系列氮杂菲类第二配体和一系列新型酰亚胺类第一配体,在此基础上得到了两个系列的新型铕(Ⅲ)配合物。从结构方面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讨论了配合物的结构与发光性能的关系。用Eu(DBM)3L(DBM是二苯甲酰甲烷,L是氮杂菲类配体)作为发光材料制备了五个三层EL器件,并对器件的电致发光(EL)性能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1.合成了五种氮杂菲类第二配体:二吡啶并[2,3-a:2′,3′-c]喹喔啉(dpq)、二吡啶并[2,3-a:2′,3′-c]-7-甲基-喹喔啉(dpmq)、二吡啶并[2,3-a:2′,3′-c]吩嗪(dppz)、二吡啶并[2,3-a:2′,3′-c]-8-甲基-吩嗪(dpmp)和二吡啶并[2,3-a:2′,3′-c]-7,8,9,10-四氢吩嗪(dptp)。用此类配体作第二配体,二苯甲酰甲烷(DBM)和2-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TA)作第一配体合成了十个铕(Ⅲ)三元配合物。用X-射线衍射发测定了Eu(DBM)3 dpq、Eu(DBM)3 dppz和Eu(TTA)3dpq三种配合物的单晶结构,其中的铕(Ⅲ)离子均表现为八配位的扭曲四方反棱柱构型,配合物分子间都存在较强的π-π相互作用。在紫外光激发下,配合物均表现为较强的铕(Ⅲ)离子特征发射,不同配合物发光强度顺序为:Eu(DBM)3dpq>Eu(DBM)3dpmq>Eu(DBM)3dptp>Eu(DBM)3dppz>Eu(DBM)3dpmp;Eu(TTA)3dptp>Eu(TTA)3dpmq>Eu(TTA)3dppz>Eu(TTA)3dpq>Eu(TTA)3dpmp。 2.合成了五种新型酰亚胺类第一配体:L1=2-(N-对甲基苯甲酰)-氨基-5-苯基-[1,3,4]-噁二唑,L2=2-(N-对甲氧基苯甲酰)-氨基-5-苯基-[1,3,4]-噁二唑,L3=2-(N-间吡啶甲酰)-氨基-5-苯基-[1,3,4]-噁二唑,L4=2-(N-对吡啶甲酰)-氨基-5-苯基-[1,3,4]-噁二唑,L5=2-[N-(β-萘甲酰)]-氨基-5-苯基-[1,3,4]-噁二唑。用此类化合物作第一配体1,10-菲咯啉作第二配体,合成了五个铕(Ⅲ)三元配合物。对Eu(L2)3Phen和Eu(L3)3Phen的晶体结构测定结果表明:第一配体通过羰基氧原子和其中一个噁二唑环上的氮原子与铕(Ⅲ)离子配位,形成八配位的扭曲四方反棱柱构型,配合物分子间存在弱的π-π作用。这些配合物都表现为铕(Ⅲ)离子特征发射,PL强度随芳基的不同而变化:Eu(L4)3Phen>Eu(L3)3Phen>Eu(L5)3Phen>Eu(L2)3Phen>Eu(L1)3Phen。郑州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3.用Eu(DBM)3L(DBM是二苯甲酞甲烷,L是氮杂菲类配体)作为发光材料制备了五个三层EL器件,器件结构为ITO厅PD(3 Onln)/铺配合物:仰D(1:2)(50 nm)/Gd(DBM)3 bath(30 nm刃Mg:Ag。当发光材料为Eu(DBM)3dPq、Eu(DBM)3dPmq和Eu但BM)3dPtp时,器件的EL光谱为铺(111)离子特征发射,最高亮度分别为304ed/m“、n2.2 cd/mZ和122.4 cd/m“;当发光材料为Eu(DBM)3dppz和Eu(DBM)3dpmp时,器件的EL光谱中除铺(111)离子发射外,在600 nm附近还有一个宽的发射峰,器件的最大亮度分别为280 cd/m2和312cd/m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