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子模块(submodule,SM)功率波动是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与基于MMC的固态变压器(solid state transformrt,SST)中的固有问题,这通常需要较大尺寸的电容进行吸收。SM电容通常占MMC系统总体积的50%以上,占总重量的70%以上,这明显降低了变换器系统的功率密度。为了减小MMC子模块中的电容尺寸,进一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模块(submodule,SM)功率波动是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与基于MMC的固态变压器(solid state transformrt,SST)中的固有问题,这通常需要较大尺寸的电容进行吸收。SM电容通常占MMC系统总体积的50%以上,占总重量的70%以上,这明显降低了变换器系统的功率密度。为了减小MMC子模块中的电容尺寸,进一步提升功率密度,本文对MMC及其SST系统中的波动功率消除方案进行了研究。首先,对传统MMC中SM波动功率特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耦合方案。建立了MMC的等效数学模型,分析了MMC中波动功率的产生机理,进一步分析了波动功率影响下的SM电压波动特性与电容参数约束,桥臂环流特性与电感参数约束。根据分析所得的SM波动功率对称特性,提出了纵向与横向两种波动功率耦合方案,并进行了对比,得出三相间横向耦合为更优方案。通过在横向SM间添加功率通道,实现波动功率的消除。其次,在横向耦合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SM高频链互联的开关电容MMC(switched-capacitors MMC,SC-MMC)拓扑方案。建立了互联高频链的等效导纳模型,分析了在模型中波动功率的传递与耦合原理以及SM电容电压的自动均衡特性。同步控制下SM之间呈现开关电容特性,对环路的阻抗约束进行了分析,并对波动功率耦合后的新电容参数约束条件与新电感参数约束条件进行了分析。以实际工程案例对所提拓扑与传统MMC拓扑在体积与成本方面进行了对比评估,并对其工程应用前景进行了评估。搭建了系统仿真模型,对比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开关电容MMC拓扑方案的正确性与有效性。然后,在开关电容MMC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基于四有源桥(quad active bridge,QAB)的三端口MMC-SST(QM2C-SST)拓扑方案。提出了QAB隔离级的混合同步移相控制策略,QAB一次侧采用同步控制实现MMC子模块间波动功率的自由传递与耦合,一次侧与二次侧之间采用移相控制实现有功功率的传递。分析了QAB的工作原理,波动功率的传递与磁耦合原理,以及三端口的功率传递原理。以实际工程案例对传统结构与所提结构两种三端口SST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包括组件参数、体积与成本对比。搭建了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三端口SST拓扑方案的正确性与有效性。最后,对所提拓扑方案进行了实验验证与系统模块化设计。搭建了基于TMS320F28335控制的SC-MMC以及QM2C-SST实验平台,验证了所提拓扑方案对SM波动功率的消除效果,并且验证了SM电压自动均衡、桥臂2倍频环流抑制、多种动态切换等功能。并以一个实际工程案例对三端口SST系统进行了模块化设计,提出了“十”字形组合式子模块结构方案,绘制了组合式子模块与系统的实际工程3D模型。
其他文献
钢铁行业在当今发展飞速的中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连铸机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铸坯的质量,连铸机中的结晶器为坯壳形成的初始阶段提供冷却成型的基础作用。伺服电机驱动的连铸结晶器非正弦振动具有节能降耗、改善铸坯质量、提高拉速等优点。由于环境温度过高以及机械设备长期磨损等问题的存在,连铸结晶器振动位移系统的传感器以及执行器故障时有发生,系统性能会因此下降甚至不稳定,从而引发生产安全等问题。本文针对伺服电机驱动的
我国十四五规划中,新能源汽车被列入为重点产业的充电基础设施,在国家的大力发展下,已进入转型的重要时期。由于新能源电动汽车的需求量逐渐增大,面向车载充电机的研究逐渐成为热潮。电动汽车连接电网(Vehicle-to-grid,V2G)技术的提出,使具有V2G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可以向电网输出能量,从而参与电网的调度,对电网产生削峰填谷的作用。因此,新能源汽车车载充电设备需要实现功率的双向流动,并具备宽泛的
随着化石能源的过度利用,污染与能源缺失问题已逐步引起各国的重视,而新能源的开发也逐渐成为了能源研究的重点。而风能因为其能源丰富,无污染等优势在各类新能源中受到特别的关注。近年来,随着风能发电在电力系统中占比的逐步升高,其并网后对电力系统性能的影响也逐渐加深。由于以风电并网为例的新能源并网的变换器以电力电子器件为主,使得电力系统缺乏了维持系统稳定所必需的惯性响应特性。针对风力发电存在的低惯性问题进行
社会经济的发展给电力系统供应部门带来了挑战。精确的电力负荷预测能够保证电网系统的稳定运行。论文在分析电力负荷分类和基本特性基础上,对影响电力负荷预测的多种气象因素进行了可视化降维分析,减少了多维数据间的耦合性。研究了改进的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预测方法,提升了预测精度。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首先,引入地区气象因素对电力负荷预测精度的影响。为简化预测模型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其具有光电转换效率高、制作工艺简单,生产成本和材料成本低等优点,如何进一步减少光学损失,提高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的光学模块分析亚波长减反结构和金属纳米结构影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性能,并且结合电场图以及有效折射率研究了亚波长结构阵列的增效机理,为今后亚波长结
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觉醒,绿色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风能具有清洁、绿色、无污染、可再生以及蕴藏量巨大等优势,在众多绿色能源中具有突出地位。风力发电机作为风能采集与转换的重要装备,保证其安全可靠的运行至关重要,事实表明对风电装备进行状态监测和故障预警,尤其是早期微弱故障的预警可以减少重大事故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运维成本。风电装备传动系统结构复杂,零部件耦合紧密,失效率较高,发生故障
目前,我国电力资源主要传输模式为“西电东送”,由于交流输电在大容量长距离输电方面存在难以克服的弊端,直流输电技术在我国电网发展中承担更重要的作用。由电网换相换流器(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LCC)和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s,MMC)结合形成的LCC-MMC混合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综合了LCC和MMC换流器的优点,逐步在
随着能源的短缺以及环境问题的加重,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显得越来越重要,由电动机做驱动的电动汽车的推广也势在必行。电动汽车的充电功率较大,并且电压变化范围较宽,因此研究一种具有宽增益、高效率应用于车载充电机的DC/DC变换器是十分有必要的。首先,分析了关于LLC谐振变换器的研究现状后,将陷波器引入到了三相LLC谐振变换器中,研究了一种三相多谐振变换器(LLC-LC)。该三相变换器结构对称,仅通过调频控
目前,氢气已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理想能源,而通过电催化剂为介质进行析氢反应是一种比较有前途的制氢方法。另外,在二次电池中,锂离子电池(LIBs)以其功率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充放电速度快、安全性好等显著优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这项工作中,结合静电纺丝技术,设计了1D复合纳米纤维,应用于高性能的电解水制氢催化剂以及锂离子电池。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采用简单的静电纺丝方法和水热法合成了S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