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飞虱是水稻重要的迁飞性害虫,黑肩绿盲蝽、稻田蜘蛛是稻飞虱重要的捕食性天敌,在生物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杀虫剂防治害虫的同时,可能对有益天敌造成致死和亚致死效应。为了保护天敌和生态环境,减少化学防控带来的弊端,本文研究了绿色防控技术对稻田稻飞虱及其天敌种群数量的影响。化学防治仍然是防治水稻害虫的主要策略,而吡蚜酮作为绿色防控技术中的良好药剂,之前的研究发现,其亚致死浓度处理可刺激黑肩绿盲蝽生殖。然而,吡蚜酮刺激产生的后代个体的捕食能力、生殖力等是否有变化,尚不清楚。本文还研究了亚致死浓度吡蚜酮(LC20)对黑肩绿盲蝽子代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宜兴主要水稻种植区,研究了绿色防控处理(采用杀虫灯诱杀、性诱剂诱杀、生物农药)对水稻田的稻飞虱及其天敌蜘蛛、黑肩绿盲蝽的种群动态的影响,以常规农民自防田(喷施吡蚜酮、烯啶虫胺防虫)为对照。结果表明,相较常规防治,绿色防控田块9月7日调查结果显示褐飞虱数量(18.67±1.33头/百穴)较对照(13.33±1.33头/百穴)高40.01%;白背飞虱数量明显低于对照。两种处理田块蜘蛛数量无显著差异;9月14日、9月22日数据显示试验田黑肩绿盲蝽数量显著小于对照田。可见,在稻飞虱发生偏轻的情况下,绿色防控技术可将稻飞虱控制在合理的经济阈值。此前实验室的研究表明亚致死浓度的吡蚜酮可以刺激黑肩绿盲蝽生殖。调查后期,对照田(吡蚜酮+烯啶虫胺处理)的黑肩绿盲蝽数量反而较绿色防控田块高,可能是吡蚜酮刺激黑肩绿盲蝽生殖所致,这一推测待更多实验证实。(2)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药膜法处理黑肩绿盲蝽3龄若虫,测定吡蚜酮亚致死浓度LC20刺激亲本生殖后孵化出的黑肩绿盲蝽子代(F1代)寄主定向行为、捕食量、繁殖力和成虫寿命的各项生物学指标。结果表明,F1代黑肩绿盲蝽能够辨别健康水稻植株和褐飞虱危害水稻植株释放的挥发物。随着褐飞虱若虫密度的增加,F,代黑肩绿盲蝽成虫的捕食量增加,当褐飞虱若虫的密度为50头/杯时,吡蚜酮亚致死浓度处理(♀pymetrozine×♂pymetrozine)F1代黑肩绿盲蝽的捕食量较仅处理雌虫(♀pymetrozine×♂control)以及对照(♀control×♂control)分别提高了 20.4%、28.9%。吡蚜酮亚致死浓度处理未影响F1代黑肩绿盲蝽Vg相对表达量、成虫寿命、产卵前期、产卵量和卵孵化率。因此,亚致死浓度吡蚜酮刺激黑肩绿盲蝽生殖产生的后代捕食能力提高、生殖能力无显著变化,可以将吡蚜酮与黑肩绿盲蝽协同用于增强稻飞虱的防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