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联合多种神经电生理方法对意识障碍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分析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病人脑功能恢复的可能影响因素。2.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包括脑电图、诱发电位与意识障碍病人的脑功能恢复之间关系。3.利用GCS、脑电图、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意识障碍病人进行预后评估。【方法】1.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NCU、ICU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44例(2016年3月~2017年1月)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患者(GCS 3~14),分别记录年龄、性别、脑损伤类别等临床资料,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包括床边脑电图(EEG)、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hort-latency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LSEP)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BAEP)检查,每位病人均随访2个月,利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估预后,分为觉醒(GOS 3-5分)和未觉醒(GOS 1-2分),觉醒为预后良好组,未觉醒为预后不良组。2.神经电生理检查中EEG监测采用Synek脑电图分级,共分5级;SLSEP结果判定为正常双侧N20波及病态N20波;BAEP判定为正常双侧V波以及病态V波。联合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分析预后关系,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对检查结果与病人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44例意识障碍病人完成检查后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其中死亡13例(29.54%),持续昏迷9例(20.45%),恢复意识22例(50%),死亡和持续昏迷病人均视为未觉醒(GOS 1-2)。病人年龄及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EEG监测与预后关系所有病人的EEG监测结果进行Synek分级,其中1级12例,2级10例,3级7例,4级14例,5级1例。Synek 1、2级组死亡3例(3/22),持续昏迷1例(1/22),恢复意识18例(18/22);Synek 3~5级组死亡10例(10/22),持续昏迷8例(8/22),恢复意识4例(4/22)。X2检验提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SLSEP与预后关系13例死亡病人中双侧N20波消失有10例(10/13),一侧N20出现1例(1/13),双侧N20出现2例(2/13);9例持续昏迷病人中双侧N20消失有6例(6/9),一侧N20出现有1例(1/9),双侧N20出现2例(2/9);22例恢复意识病人双侧N20波消失1例(1/22),一侧N20波出现11例(11/22),双侧N20波出现10例(10/22),X2检验提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BAEP与预后关系13例死亡病人中双侧V波消失7例(7/13),一侧V波出现3例(3/13),双侧V波出现3例(3/13);9例持续昏迷病人中双侧V波消失有3例(3/9),一侧V波出现有3例(3/9),双侧V波出现3例(3/9);22例恢复意识病人双侧V波消失2例(2/22),一侧V波出现4例(4/22),双侧V波出现16例(16/22),X2检验提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EEG、SLSEP、BAEP在临床实践中可以为昏迷病人预后提供一个有效的预测方法,联合评估不仅能早期判定昏迷病人脑损伤严重程度还为觉醒可能性大小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儿童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肾活检结果,深入探讨儿童狼疮性肾炎(LN)的病理特点、临床表现及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991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在华中科
目的:  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肾损伤指标肌酐及KIM-1、NGAL、HSP70的动态变化及依达拉奉对百草枯导致肾脏功能损伤的的干预作用。  方法:  1.将80只SD大鼠通过随机数
目的:  孤立性脑桥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进展常见,且直接影响预后。本研究从临床因素、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等角度出发,分析影响孤立性脑桥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进展的相关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死亡危险因素,提高老年急性中毒患者的诊治水平,及早干预处理,以期降低发病率及病死率。  方法:  收集自2009年7月到201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