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往往造成城市断水断电,桥塌路毁,交通中断,使城市完全陷于瘫痪状态,严重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人口和经济迅速向城市集中,在城市可能遭受的自然灾害中,地震的破坏性当列于首位。同时,我国城市地震减灾任务也十分严峻。我国约1/3的大城市历史上遭受过Ⅷ度和Ⅷ度以上的地震破坏。在地震期间尽快救护伤员、疏散群众、运送物资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城市交通系统的防灾救灾能力直接影响和左右着地震损失的严重程度。如何保证城市交通在震后应急工作中发挥生命线作用不可避免地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应急机制和理论的阅读和研究,提出城市地震应急通道的概念,具体包括三部分:首先,通过研究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交通理论基础,从城市地震应急预案出发研究了地震应急框架体系,明确城市交通在地震应急过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其次,从地震直接灾害和次生灾害入手,分析地震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将城市路网进行单元划分,详细分析地震对道路系统的直接灾害,以及道路两侧建筑物和受难人群对震后道路连通性的影响,预测了城市交通在地震中的阻塞概率。最后,重点研究了城市地震应急通道的选择模型,作为本课题的核心部分,首先对城市地震应急通道的定义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其功能和构成,将城市地震应急通道分为城市内部地震应急通道和城市外部地震应急通道两部分,并分别分析了二者不同的选择原则。针对城市内部地震应急通道,提出连通性和承载力两项指标判定选择结果的可用性。在对城市外部地震应急通道选择原则分析的基础上,以北京市为例具体说明城市外部地震应急通道的选则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