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震应急通道模型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往往造成城市断水断电,桥塌路毁,交通中断,使城市完全陷于瘫痪状态,严重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人口和经济迅速向城市集中,在城市可能遭受的自然灾害中,地震的破坏性当列于首位。同时,我国城市地震减灾任务也十分严峻。我国约1/3的大城市历史上遭受过Ⅷ度和Ⅷ度以上的地震破坏。在地震期间尽快救护伤员、疏散群众、运送物资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城市交通系统的防灾救灾能力直接影响和左右着地震损失的严重程度。如何保证城市交通在震后应急工作中发挥生命线作用不可避免地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应急机制和理论的阅读和研究,提出城市地震应急通道的概念,具体包括三部分:首先,通过研究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交通理论基础,从城市地震应急预案出发研究了地震应急框架体系,明确城市交通在地震应急过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其次,从地震直接灾害和次生灾害入手,分析地震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将城市路网进行单元划分,详细分析地震对道路系统的直接灾害,以及道路两侧建筑物和受难人群对震后道路连通性的影响,预测了城市交通在地震中的阻塞概率。最后,重点研究了城市地震应急通道的选择模型,作为本课题的核心部分,首先对城市地震应急通道的定义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其功能和构成,将城市地震应急通道分为城市内部地震应急通道和城市外部地震应急通道两部分,并分别分析了二者不同的选择原则。针对城市内部地震应急通道,提出连通性和承载力两项指标判定选择结果的可用性。在对城市外部地震应急通道选择原则分析的基础上,以北京市为例具体说明城市外部地震应急通道的选则步骤。
其他文献
钢纤维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已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隧道、水利等工程中。目前,对于钢纤维混凝土在低应变速率静力试验、中应变速率地震荷载作用和高应变速率冲击试验
高寒地区年平均温度低,昼夜温差高,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与养生过程,由混凝土产生水化热极容易引起结构内外温差过大,从而导致裂缝出现。同时结构中钢筋具有良好的导热性,一定程度减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现寻找清洁能源进行替换迫在眉睫,风能作为一种绿色的可再生能源,蕴藏量非常大。近几年来,我国的风力发电事业发展非常迅速,建设了大量的风力发电
地震损伤是破坏结构使用功能和导致结构倒塌的主要原因。量化地震损伤性能,通过损伤分析的方法来评估结构抗震能力和进行抗震设计是未来结构地震分析的发展方向之一。将结构
钢管混凝土的应用已有百年历史,相关设计技术规范已经相当完整,理论和技术研究亦比较深入了,其在结构领域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不锈钢管混凝土作为一种新的结构形式,对其研究
岩石三维裂隙的发育过程与扩展机制是岩体工程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许多岩体工程的失稳和破坏都和岩石裂隙扩展有关,但目前该研究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由于用真实岩石尚无法
国内外对变阻尼减振的研究和应用主要集中在半主动控制和智能控制领域,这导致变阻尼减振装置结构复杂且成本较高。从笔者所在课题组研发的粘滞阻尼器出发,本文通过改进,研制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现代土木工程对地基基础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桩基础由于承载力高、稳定性好、沉降量少而且均匀、沉降速率低且收敛快等特性,在基础工程体系中得到广
学位
试验采用特殊设计、自制的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将膜组件分为5片小膜置于反应器中,并保持运行时的微环境基本一致。间隔一段时间取出其中一片膜片,观察动态膜的组成及结构,通过比较